他官至副省級,雖仕途平步青云,亦不忘學海泛舟,兩年前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06年于蘇州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研究的是憲法學和行政法學。他心系農民權利,為之撰寫博士論文一篇。若干年來,他在媒體、刊物發表文章若干篇,人稱學者型官員——他是新近“翻船”的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
這是季建業被調查之前,呈現在公眾和同僚們面前的光鮮一面——一個勤奮好學、專業能干的學習型好干部。
隨著,季建業被調查,大家看到了其另一面——身為蘇州大學的校董,卻在蘇州大學讀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多個學者的文章,據稱是由別人代筆,博士論文答辯,本人并未到場。他在中國人民大學從事法學博士后“研究”,該校法學院又和南京市政府進行項目合作,季建業本人正是課題項目負責人。季建業做了很多研究,發表了很多文章,其中的觀點卻和他的施政理念恰恰相反。
季建業一面大談保護古城風貌,一面在南京大拆大建,砍伐百年梧桐;他一面大談尊重農民權利,一面又干了不知多少侵犯農民權益的事情;他一面在法學院里廝混,一面又涉嫌違法犯罪。這真是有些黑色幽默的戲劇效果。
如果明事理,上述兩家大學法學院就不要出來狡辯了。現在洗刷自己多么清白,和季建業是純粹的學術關系,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百分百是扯犢子。
報道顯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季建業還是個縣處級官員,就開始了在蘇州大學的學術進取之路。1999年,季正式進入蘇州大學法學院,成了一名正式的在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憲法學。2003年后,季建業繼續在蘇州大學攻讀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的在職博士課程,師從楊海坤教授。與此同時,季建業步步高升。2006年6月14日,季建業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了他平生的第一個學術頭銜——人大憲政與行政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員。這年也是他正式獲得博士學位的一年。2009年季建業成為南京市代市長。按照時間表倒推,這位副省級官員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在人大法學院從事為期3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季建業“癡迷”學術,“醉心”法學,一路讀到博士后,“好學”精神非常人所能比擬。遺憾的是,蘇大法學院沒有教好自己的學生,人大法學院沒有培養好自己的“研究人員”。在長達十幾年時間里,這樣的經歷不但沒有幫助季建業樹立對法律的信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政績觀和群眾觀,法學院反而被季建業一步步攻陷。這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權力與學術之間的資源置換并不罕見,但不管其他學院如何,法學院尤其不能這么干。法學院不能守住學術的底線,法學的學術頭銜可以交換,甚至私相授受,也就擊穿了法律應該被信仰的底線。
季建業或許真的非常喜歡法學,但最后卻讓大家覺得,法學和這個人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季建業當然要依法處理,但這位法學博士的學術發家史卻實在不忍卒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