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多部委與多套養老方案設計者們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議在養老制度上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養老金實行并軌已基本沒有懸念。
應當說,無論是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還是對養老金實行并軌,都是養老制度改革邁不可的坎,躲不過的關。關鍵在于,養老制度改革不能只將眼睛盯住增量,只想通過增加養老保險基金征收數量來滿足收支缺口的需要,而忽視存量方面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養老保險基金存在的收支矛盾,既有“硬矛盾”、“硬缺口”,也有“軟矛盾”、“軟缺口”。其中,“軟矛盾”和“軟缺口”比“硬矛盾”和“硬缺口”更加突出。如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在發放標準方面的差異、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不規范、保值增值的通道不暢等。
要知道按照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發放標準,就算水平不是很高,企業的負擔也是相當沉重的。一方面,企業繳費率偏高,壓力偏大;另一方面,雖然機關沒有直接向企業收繳養老保險基金,但是,卻通過稅收方式變相收取,導致企業的稅負偏重。這些年,在財政收入持續高位高速增長,企業留成與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地方財政仍然十分困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機關人員退休以后的收入過高。如果能夠與企業接軌,所能節約的財政資金將十分可觀。如果將其補充到養老保險基金賬戶,就能夠大大緩解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矛盾。如果留在企業,則可大大減輕企業的負擔。
更重要的,在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方面,也是只談增量,不講存量。不僅養老保險基金發放過程中的問題很多,如人死后仍然集聚養老保險、養老保險機構人浮于事、管理費用支出巨大等,而且在如何保值增值方面,也是沒有多少辦法和手段,導致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相對貶值的現象。
所以,在研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制定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時,決不能只考慮增量如何擴充,而不研究存量如何完善,只考慮擴大收繳基數、提高繳費率,而不解決存量利用效率過低、浪費嚴重、保值增值沒有辦法的問題。
對養老保險制度來說,增量的文章必須做好,存量的文章更要做好。做好存量文章,不僅能夠減輕增量的壓力、減輕企業的負擔,而且能夠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和效率,能夠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
也只有兩條腿走路、兩個方面共同做文章,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嚴重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企業的負擔也才能真正降下來。更主要的,困擾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公平、不科學、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筆者認為,研究養老保險制度并軌的問題,遠比延長繳費年限重要。也只有將并軌問題解決好了,延長收費年限的措施才更具作用與價值,更能夠體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
所以,有關方面在研究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時,切不可將眼睛過多地盯住增量,盯住如何擴大養老保險基金征收范圍和基數方面。特別是收繳基數,必須通過存量的調整與完善、改革與規范,降低費率,提高覆蓋面,以此來增強企業繳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必須要讓企業有更多的積累,讓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只有這樣,養老保險制度的外在壓力才會大大減輕。
總之,養老保險制度的存量改革是一篇比增量更加重要的文章,必須做好,做出效率。
文/譚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