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基本醫保體系已經覆蓋了95%以上的人口,雖然老百姓看病報銷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但是對于異地就醫的人來說,想實現即時、足額報銷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四川的汪大爺退休后來到山東聊城,和獨生兒子一起過。去年汪大爺得了癌癥,在異地住院,醫保報銷難倒了他。(10月20日央視)
早在2007年,深圳就曾有十幾位老人聯名上書,希望能實現異地就醫報銷。可見,很多年前就有群眾呼吁醫保能異地報銷了。但時至今日,異地就醫報銷依然是一個難題。按理說,在互聯網發達的今日,全國醫保聯網已不是什么難題。你看,我們買火車票等等都可以做到異地買票,火車票全國聯網也早已實現,為何醫保就不能全國聯網呢?其實,不是不能為而是不想為也。
將異地就醫無法醫保報銷歸結于沒有聯網,實際上也無非是給自己不想為找個借口而已。試想,如果那樣做了,會給某些人和某些部門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設置一道人為的門檻,自然能給自己繼續謀取帶來利益披上合法合理的外衣,更能堵住很多人的嘴巴,免得攪擾了他們的發財夢。正由于此,異地就醫醫保報銷才遲遲不見動靜,也遲遲沒有惠及億萬群眾。
如果早日實現異地就醫可以進行醫保報銷,對于廣大在外務工的農民工來說也會早日受益,也使得他們能減輕不少麻煩和經濟負擔!畢竟,全國大約有2億農民工。換句話說,有2億農民工漂泊在異地他鄉。這些生活在異地的農民工,誰能保證他們不生病,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住進醫院呢?而受醫保報銷限制,他們要么必須回家鄉就醫,要么就必須完全由自己掏腰包支付醫療費用。
并且,很多地方受醫療水平的制約,當地農民不得不到其他城市醫院去看病或治療。醫保本身尚且不能做到全部報銷,再加上還需要自己提前墊付費用等等,更是讓很多人對醫保制度心生畏懼、不滿乃至失望!設置醫保的初衷本是造福于民,若不便民或不利民,豈不是一個大大的擺設?因此,實現全國醫保聯網、異地就醫實報實銷則是當務之急!它不僅解決了一些在異地工作和求學者的就醫難題,也真正做到了簡化程序方便群眾,使人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到醫保所帶來的實惠,卻不能在所謂的重重阻礙下,將醫保變相地開成了一道為某些利益集團謀取暴利的方子!
文/夏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