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2014年,還剩50多天,還能干不少事!不愿干事,讀讀書也可以。因為11月,深圳步入了“讀書月”,年年滿城飄書香,今年更不同: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
這是該組織在全球城市推行全民閱讀頒發的最高獎項。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還獲頒發孔子獎章,肯定他對推動深圳開展全民閱讀、實現城市文化跨越發展所做的卓越貢獻。
對于一個人們印象中的“文化沙漠”、一個只認錢的城市,能10幾年如一日,矢志不渝推動大家去讀書,十分奢侈,十分不易,也為城市未來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過去一周,深圳市委書記王榮作了好榜樣:10月30日,針對近期人大代表和社會輿論關注的深圳灣污染問題,未事先打招呼,徒步、騎車2小時,調查、暗訪,并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
當晚,“深圳微博發布廳”率先披露這一消息,并配發現場圖片。網友點贊之余,還爭先為王榮提供其他可暗訪地點。
網友“飛卿如夢”說:“對民生問題應該有切身的感受,做決策才會更科學。雖然很難期待通過一次暗訪解決所有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態度、決心和方式方法非常的重要!”
第二天,深圳特區報發表評論員文章。作者馬立明說,深圳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深圳灣污染問題是一個警示。他呼吁,“請有關部門拿出決心,拿出行動,盡快“拯救”深圳灣,還市民一個美麗的休憩之地。”
還是10月30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加強淡水河、石馬河流域污染整治決議執行情況專題調研匯報會,點名深圳市未按要求建成運行聚龍山人工濕地,未按要求推進清湖人工濕地擴建工程。20.6億元的投入,錢都花到哪了?
環境問題,不能成為美麗深圳的絆腳石。但為何總是不斷投訴,媒體反復監督,還是根治不了一些痼疾?深圳人居委,難道真要市民邀你一起去河里游泳嗎?
10月29日,人民日報 “反對‘四風’ 服務群眾”專欄,刊登署名文章,講述深圳88家單位接受全面“體檢”,制定根治“四風”措施207條,全面總結了深圳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好做法與好經驗。建“病歷本”,開“處方藥”,領“健康證”,整治頑疾,祛病健身。
衣食住行,民生大事。這一周,行,這一點上,事不少。
10月28日,寶安一名騎單車小學生慘遭泥頭車奪命!每一次花朵隕落的悲劇,總是讓社會傷痛。一個社會怎樣對待婦女和兒童,直接反映社會的文明程度。
事發后,深圳再次祭出“狠招”,多部門聯合嚴厲整頓肇事泥頭車所屬企業,并初步擬定全市泥頭車每月停開一天的機制。
雖然,泥頭車事故一直在下降,今年據說又下降了30%。但在生命面前,更應該追問:是什么促使泥頭車的瘋狂?那么多的部門,果真就管不住泥頭車?
與此同時,深圳市客運管理局將推出的2元電召費,似乎也不太受市民待見。“的士費已經不算低了。電召平臺是給的哥帶來生意的,的哥應該繳費才對。”市民吳先生表示不解:為何由市民來承擔電召費用呢?
住,持續是熱點。本周,深圳調高二套房首付的傳聞,到周五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確證,引來全國關注。業內人士分析,實際操作中,二套房貸的占比較小,銀行仍以支持首套房貸為主,總體影響面不會太大。不過有媒體預測,為避開多交一成首付,離婚買房的人會增多。
當然,更多人著急的,還是自己第一套房。比如,因質量問題備受關注的閱景花園安居房項目,10月28日起開始入伙。
不過,事情似乎并沒完。10月31日,集中入伙的最后一天,多名新業主,攜帶相關工具對房屋進行檢驗。工作人員認為這是搞破壞并進行阻止。于是,一場肢體沖突就產生了。
安居房是民生工程,也是經濟課題。為何好事,總容易變得不那么好?晶報“非常論”文章為此開了一道藥方,“(開發商)對開發的所有樓盤質量作出承諾”,“這種承諾亦可前置,成為開發商參與保障房項目的前提和準則。”
只是,光有承諾,恐怕也不夠。正因為安居房涉及面廣,民生關切重,質量的標準應該高于商品房,才對。
這一周,還有幾件事值得關注。
10月29日,人民日報刊登報道:深圳橫朗小學(幼兒園)被過渡安置近8年,新校區用地不僅一再縮水,如今更變成了別墅區,學校也有可能“被消失”。而且別墅,還是違建。最早的一批學生,應該已經一直“過渡”到小學畢業了。不知現在的孩子,還要“過渡“多久?
“宗正奧迪4S店”涉嫌冒充武警的產業,還把記者、執法人員關“黑屋”。4S店法人代表、福田區人大代表黎志海事后通過深圳廣電《第一現場》欄目,向《都市路路通》欄目組道歉。不過,“隔空”道歉的做法,讓《都市路路通》欄目組無法接受。
同樣,涉嫌冒充武警的,還有深圳中心區“蓮豐雅苑”。該樓盤明目張膽,拔地而起,涉嫌打軍產房旗號搞違建。開發商撲朔迷離,監管部門表示不知情。人民網深圳頻道本周的獨家報道。
有人敢拿人民的軍隊,來開玩笑,甚至來中飽私囊,黨不會答應,人民不會答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