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針對“俄羅斯免費醫療”的話題,衛計委官員曾多次回應此事。在10月份衛計委的例行發布會上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就曾回應稱,對俄羅斯的醫療衛生制度不做評論,因為各個國家情況都不同,目前國內媒體對這條消息存在誤判。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際合作司司長任明輝在接受衛計委在線訪談時再次回應稱,就醫療保健服務而言,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
中國醫療體系
進步很大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11月1日在北京接受采訪時稱,世界上沒有完全免費的醫療,任何形式的醫療體系,都需要找到各種資源進行籌資,如稅收、社保或個人支付等,以支持服務的提供。政府有責任建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但個人也有責任,免費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如何評價一國的醫療體系的績效?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衛生系統發展負責人林光汶說,主要從三個方面,即能不能保證任何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服務,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否滿足大家的需求,醫療保險的籌資與分配是否公平。中國現在正在進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改,比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說,中國的醫改步伐很快,衛生支出中政府支出在增加,個人支出在減少,這是走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中重要的里程碑,同時醫保覆蓋95%的居民,這點也非常重要。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衛生系統發展技術官員馬丁·泰勒說,前段時間,俄羅斯提到要實行免費醫療,但實際上,政府和個人都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中國的很多指標甚至好于俄羅斯。
從沒有“免費的午餐”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際合作司司長任明輝說,就醫療保健服務而言,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不免費,是指患者在接受服務時是否繳費。即使是號稱實施免費醫療的國家,患者在看病時也許是免費的,但是實際上醫療費用已經在個人和企業的各種稅收或者繳納的保險中體現了。所謂的免費醫療根本不存在。
據了解,俄羅斯目前沒有推行新的醫療保障政策。俄羅斯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沿襲了蘇聯的公費醫療制度,每一位俄羅斯公民均可免費享受包含在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內的基本醫療服務,其資金主要來源于醫療社會保險資金。看病不要錢,但買藥需自付。公立醫院看病排隊現象嚴重,患者看病等待時間長。“免費醫療”只能保障患者享有最低的醫療服務。
任明輝認為,醫療體制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關鍵點在于處理好公平和效率。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確保人人平等、方便地獲得醫療服務,并控制費用合理增長,是各個國家醫療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情況更為復雜。
“免費”會造成
資源浪費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傅衛認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是農村人口,城鄉和地區之間差異大,衛生資源總量有限。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健康需求快速增長。醫療服務費用單純靠政府承擔,是不現實的。
傅衛說,新醫改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可以分為基本和非基本,基本部分主要應由政府提供,非基本部分主要應由市場提供。我國只有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才能適應醫療衛生改革的需要。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在醫療衛生服務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完全免費的。即便有個別國家推行所謂的“免費醫療”,也不是全部免費,而是有限定的項目和類別的。醫療服務全免費,不僅不符合醫療衛生規律,而且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應亞珍說,醫療服務的一個特點是需求彈性大,對價格的敏感度高。一旦免費,很容易造成過度利用。如果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其結果有兩個:一是醫保資金無法承受,免費醫療難以持續下去;二是醫療資源無法支撐,醫院人滿為患,反而使真正有需求的人無法得到救治。當醫療全部免費時,個人不再關心醫療支出,過度消費就會出現。國際研究認為,在醫療費用支出中,個人自付比例在20%—30%之間是最合理的,最有利于節約資源。免費醫療在理論上不成立,在實踐中也行不通。
據《人民日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