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召開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的有關情況。對于近期霧霾天氣,解振華表示,現在中國大氣污染比較嚴重,霧霾天氣幾乎常態化,9月10日國務院已經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觀察落實,通過5-10年的時間,大氣污染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解振華指出,霧霾的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其實它的根源還在化石能源,一個是燒煤,一個是燃油,另外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已經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社會上講的“大氣10條”,已經開始采取嚴厲的措施治理大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也確定了奮斗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我們采取35項措施,把任務分解到重點地區、重點單位。隨著“大氣10條”的進一步貫徹落實,通過5-10年的時間,按照“大氣10條”的要求,大氣污染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解振華表示,實際上采取這么多措施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空氣質量改善的問題,第一是減煤,第二是控車,控車實際上是減少石油的消耗,第三是降塵,如果把這幾個措施實施到位,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
解振華指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所采取的措施,一是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二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它是零碳的能源,是清潔能源。既要發展經濟,還要減少污染的排放。三是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這也有助于降塵。應該說解決空氣污染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很多政策措施上都是比較一致的,而且解決的問題大體上是同根同源。所以在“大氣10條”、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確定的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動,基本是一致的。
解振華表示,只要能夠真正落實,我相信大氣的質量能夠提高,能夠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其實關鍵的問題還是要轉變發展方式、轉變消費方式,提高公眾和全社會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大家都有責任來采取行動。
解振華指出,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剛剛超過6000美金,還有9000多萬人處在貧困線以下,現在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過程中,正是爬坡階段,我們面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種挑戰,困難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現在還是有信心來解決問題。解決困難主要是依法管理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現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今后要嚴格執法。第二要靠技術創新,所以要發展經濟,還要保護環境,除了執法之外還有很重要的是技術創新,只有通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技術,才能真正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我們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來面對多重挑戰,既要依法管理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又要積極技術創新,加強國際合作,無論是區域合作,還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合作,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
?
相關鏈接
發改委:汽柴油供應價格每噸均降低75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