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省寧國市的多名網友了解到3戶困難病人無錢治病,便準備為其募捐。豈料,募捐日期臨近時,網友卻被當地民政局約談,并叫停了此次募捐活動。(10月29日人民網)
網友自發為三名身患尿毒癥、白血病的貧困患者募捐,本是一件令人感動、值得鼓勵的好事,寧國市民政局為何要橫插一杠叫停呢?據民政局負責人解釋,“寧國市有2000多人需要救助,這次的募捐活動只是為3個人募捐,這樣做對其他人并不公平。”
這樣的解釋聽來牽強,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教授王開玉認為,“選擇救助誰,這是網友自己的篩選與選擇,畢竟他們是自發的善舉,并不承擔救助全部困難群體的責任。”寧國市民政局的“不公平”一說顯然站不住腳。
那民政局叫停募捐的真正原因在哪呢?其負責人提出的“愛心人士捐款可以到當地的慈善協會去”的建議似乎讓人恍然大悟:網友募捐接納了愛心人士的捐款,很明顯是搶了當地慈善協會的“生意”,是對當地慈善協會造成了“不公平”。
可能這樣的猜測有點陰暗,但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網友募捐被叫停之后,捐款如民政局所愿進入了慈善協會,還會被用于那三名等著救命錢的貧困患者嗎?這個誰也說不準。聽聞募捐被取消,三名患者“覺得很遺憾、很失望”,只能“指望著賣房來看病”了。民政局為了所謂的公平,卻讓三名即將得到救助的重病患者重又跌入了絕境。
再者,捐款進入慈善協會,雖然能得到更加規范的使用,但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慈善協會是可以從中提取10%作為管理費的,在此利益之下也可以解釋慈善協會為什么會參與到民政局的叫停行動中。而網友的此次募捐,都是自發自愿,他們通過政府開具證明確保受捐助人的真實性,還計劃通過邀請市民監督、網上公布捐助明細保證公開透明,這樣的募捐可以迅速將捐款一分不少的送到病人手中。兩廂對比,網友募捐似乎更能讓民眾感到可靠和放心,也就難怪民政局的做法要受到質疑了。
正如王開玉教授所說,“如果民政部門覺得這次募捐有不規范的地方,可以去監督、規范它,而并不是簡單隨意的叫停它。”愛心募捐的舉動需要鼓勵和倡導,以“不公平”之名進行制止,既傷害了民眾的捐款熱情,又延誤了受捐助者及時得到救助,更讓民政局有為慈善協會壟斷捐款之嫌,實在是一舉多失。
文/王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