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海德幼兒園未成年實習“幼師”虐童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東陽市公安局已對該“幼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東陽市教育局責成海德幼兒園向社會公開道歉。東陽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為戒,全面加強師德教育,立即派出工作組對海德幼兒園進行專項整頓,防止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同時,責成海德幼兒園立即終止與占某的實習協議。
在教育部門的眼皮底下,一個沒辦學資質的幼兒園公開招生,還享受到教育部門領導平時“到幼兒園看看”的關懷照顧,就算是出了實習“幼師”把4歲幼兒打得遍體鱗傷的嚴重事件,也只是受到“專項整頓”,而不是被查處停辦。唯一的解釋就是,在當地,民辦幼兒園不審批也是可以辦的。既然連審批不審批都無所謂,你還能監管什么?所謂“監管不力”又從何談起?
學校無資質,“教師”未成年,教育局未監管,出什么樣駭人聽聞的虐童事件也不奇怪了。“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當地教育部門別說扎緊籬笆了,連籬笆的影子都沒有,任你是野狗還是豺狼,敞著院子任你進入。未成年“幼師”的心狠手辣,能說與本該擔負起準入審核職責的監管部門的“心慈手軟”沒有關系嗎?
無教師資格證的所謂“幼師”的虐童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讓人聽得耳生繭,心發慌。那些心腸狠毒的所謂“幼師”,或揮手掌摑,或飛腳踢踹,或用熨斗燙臉,或用膠帶封嘴,或用注射器扎,或用垃圾筒裝,這一切酷刑的施虐對象,就是“祖國的花朵”們。人們不禁要問,學前教育的產業化、市場化,就意味著缺德化與無序化嗎?
毋庸置疑,學前教育具有公益屬性,在教育部文件中也出現過“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是關系到人口素質的提高和民族未來興衰的大問題”的表述。而當前學前教育中出現的種種亂象,歸根到底,與公益性的弱化與政府責任的虛化有關。如果說一個地方的民辦幼兒園未經審批就可以公然開辦,那么學前教育就成了一個無人管理的攤販市場,真假難辨,善惡難分,就絕不僅僅是教育的退化。
海德幼兒園自然得向社會公開道歉,還有誰也得向公眾公開道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