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大學蹭課的、71歲準備考研的“學霸爺爺”寇學東,現在成了一名傳播正能量的紅人。11月24日,寇學東說:自己計劃能在80歲之前戴上博士帽,拿到博士證書。(11月26日《新消息報》)
71歲的老人,還到課堂上去蹭課,如果僅僅從學海無涯的角度來解讀的話,這當然是正能量,這樣的舉動傳遞給社會的是學無止境的道理。活到老學到老,不僅僅可以增加知識,更可以豐富晚年生活,是一舉多得的事情。但是,從整篇報道中,筆者感受到的卻是老人的“學歷情結”,正如老人自己說的一樣“我要爭取到80歲戴上博士帽”。
老人早年畢業于哈爾濱專科學校機電專業,后來曾通過函授方式修讀北京師范大學語言文學和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的課程。退休了他又愛上了學習,這種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但是,從老人對學歷的崇拜中,我們似乎看到老人也許在工作崗位上的時候,有過某種經歷。是不是曾經因為自己機電專業的小學歷受到過不公平的待遇?是不是同樣的付出沒有一樣的收獲?是不是在工資待遇方面,在提拔晉級方面吃過虧?是不是感受到了唯學歷是從的用人體制的傷痛?
其實,這些都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的社會上早就出現了學歷崇拜的現象。如果學歷對應的是相應的知識層面的話,也可以理解。遺憾的是,這種學歷崇拜已經到了走入歧途的地步。尤其是在國企等大企業中,無論是晉級還是工資,無論是待遇還是機會,幾乎都用學歷說話。甚至于在極個別地方,已經淪落成了只要學歷高就可以有高工資,哪怕你的專業知識不怎么好。
一個薄薄的小本本阻擋了多少人出彩的機會。而學歷真的就能和知識水平成為正比嗎?顯然不是。莫言老師沒有上過什么像樣的大學,一樣領了諾貝爾大獎,倒是很多有著高學歷的所謂作家至今只能寫個自娛自樂的小豆腐塊。韓寒連個大學的學歷都沒弄到手,結果怎樣,他寫的一部部小說很暢銷,經常賣斷了貨。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想想那個古時候考試考瘋了的范進吧,是悲劇嗎?李白有啥學歷,但仍不妨礙他名傳千古!
正是因為學歷崇拜的極致,導致了不重實績重本本的現象。于是,社會上出現了一個個尷尬的現象:有的正規院校開始賣學歷;有的不法人員開始偽造學歷并且成為生意;有的人花幾十萬購買外國的野雞文憑,而且因此長了工資,提了級別;就連劉鐵男這樣的貪官也因為假學歷而步步高升。這豈不是一種尷尬?
用人制度以文憑高低為主打,把“以貌取人”變成了“看文憑取人”,這傷害的是社會的肌體。當然,學歷是證明水平的證據,但是水平不能僅僅體現在學歷上。一個理性的社會,應該看重的是真才實學,而不是一個小本本。
71歲的老人蹭課如果僅僅是因為愿意學習,是可敬的。如果老人的學習是因為“學歷情結”的后遺癥的話,誰又能解開他心中的死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