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居住在島上的先民在海外謀生帶回來一種具有南洋式的建筑,海南的先民利用海南獨特的地理優勢在南洋諸國謀生,將自己大半生的積蓄所得及從海外學來的技藝帶回家鄉,在自己的故土上建起一幢幢別具一格的南洋式建筑。
????經過百年的洗禮,曾經忙碌的商埠已然沉積,曾經的繁榮街道業已蕭條,曾經喧鬧的南洋客在此已尋覓不到,一切都已只能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中閃爍的記憶中方能憶起。然而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當年的入海口,仍然是當年的老街道,仍然是當年的老騎樓,經過多方努力,曾經繁榮的騎樓又再次興盛,仿佛從歷史的沉睡中復蘇一般,漫步于此,耳邊似乎還能回蕩起當年車輪滾滾、汽笛轟鳴和喧鬧之聲。
????這一切本該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美中不足的嶄新、美麗的老街卻因相關部門的管理不善和市民的某些不文明舉措而略顯“失色”。
????從鐘樓一路走來,循著標有“海口騎樓老街”的石碑走入老街,首先映入眼簾的并非整潔、古樸的街道和商鋪,而是一幢幢殘破不堪,未加翻修的舊騎樓景象,墻體斑駁,墻漆脫落,高壓電線星羅棋布,猶如蜘蛛網一般縱橫交錯。抬頭望去,一扇扇窗子或是銹跡斑斑,或是已然掉落,空留半扇窗戶在風中搖曳。由于常年被雨水和污水流過,很多墻體上留下難以清除的痕跡,著實影響美觀。
????在中山路上的騎樓街是經過重新翻修過的,整潔、干凈且依稀可見當年模樣。但就是這樣干凈爽潔的騎樓景象在海口卻只是出現在中山路和水巷口,其他的騎樓還是破敗不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禁要聞:難道騎樓的修繕也是厚此薄彼么,或是中山路和水巷口是“門面”要重點翻修?
????筆者竊以為,百年騎樓老街作為南洋文化的代表,也是海南近現代走出國門的標志。在海口,擁有騎樓的街道有中山路、得勝沙、博愛南路、新華南路、新華北路等路段。但是目前,由于產權而導致騎樓修繕難度增大,除了已經翻修的中山路和水巷口騎樓外,其他路段的騎樓依然“殘垣斷壁”。修繕工作的停滯,使得原本容光煥發的老街道像是只洗干凈半張臉一般,從翻新的街道走出來后,那些未經修葺的舊騎樓顯得是那么地扎眼。部分騎樓已不堪“忍受”風霜雨雪的侵蝕而坍塌,如果再被各種紛繁復雜的利益所掣肘,以此種龜速來翻修,那么,若干年后,騎樓估計又該回到我們的記憶中。
????“海口騎樓老街”的概念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一棟騎樓或是一條建有騎樓樣式的街道,它是一個區域性的整體概念。而在海口城區擁有騎樓的街道也是相連的,這在地理上是構成整體片區的先天優勢。將碎片化的騎樓重新翻修,使之連成幾個小片區,小片區內部是步行街,在連接片區的干道允許車輛通行,幾個小片區形成一個面積更大的“騎樓城”。保護海口騎樓老街不僅是為海口掙得“面子”問題,也不是為了增加多少旅游收入,是為了海口乃至海南的“根”,百年騎樓已然融入海南血液、滲入骨髓中,成為海南的文化符號之一,很難想象一個城市如若沒有了自己的文化歸屬,那這個城市的市民又該用什么向外地人介紹自己呢?
?
相關鏈接
海口騎樓3年僅修了70棟 產權復雜經費不足成難點
海南垂垂老矣百年騎樓 等待修繕保護刻不容緩
海口騎樓老街翻修不能表里不一
改造與保護并行 海口騎樓商貿繁榮能否重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