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無論道德是否“扶不起”,法律都該發力
    無論道德是否“扶不起”,法律都該發力
    來源: 紅網 作者:鄒乾平 時間:2013-12-05 09:08
      “老外街頭扶摔倒大媽遭訛1800元”,今日,網上一組圖片引起廣泛關注。而據新京報記者調查,此組圖片所表述內容與事實有所出入,該大媽的確被老外撞倒。目擊者稱,老外駕駛無牌摩托車撞人后,用中文辱罵被撞者。(12月3日《新京報》)
      
      眾多的“扶不起”事件,已在公眾中形成了影響極大的對社會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的擔憂。無論是多年前的“彭宇案”,還是最近的達州老人摔倒事件,亦或是如今的“老外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訛”,其作為道德“扶不起”的本質均無二致。
      
      需要注意的是,達州老人摔倒事件雖已有警方定論,但如今又有媒體報道老人可能“蒙冤”,在國際在線報道“老外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訛”之后,隨即又有報道稱中年女子確實被老外撞倒。當道德“扶不起”,已由最初的“扶人”被訛,演變為可能的無良媒體無節操和真正撞人者,反誣自己被人訛詐等多種形式。
      
      無論是屬于哪種道德“扶不起”,顯而易見的是,道德規范所依靠的內心強制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對那些無良媒體、欲行騙之老人或者欲推脫責任的撞人者來說,都已蕩然無存。僅靠道德說教和輿論的口誅筆伐已難以制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首先從立法上,其次通過法律實施上,來保障道德的傳播。在立法上,當“扶不起”已成普遍事件,就不能再“讓道德的歸道德,讓法律的歸法律”。當道德約束不了老人,約束不了媒體,約束不了撞人者,就應當考慮針對此類事件,通過調查研究,制定專門的法律條款;在法律實施上,作為政法部門,早在“彭宇案”時就有人提出,要深刻反思和吸取教訓。其需從此類事件中吸取的教訓有三,一是要查清事件始末,還原事情真相。二是要注重司法裁判對社會主流道德取向的引導作用。三是要積極發聲應對社會輿論,防止背離事實真相的不當炒作。
      
      當道德已無法承載“扶不起”事件,法律就不能再畏縮無為,其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是時候助力道德“扶不起”的社會現實了。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