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11日消息(記者 李晶晶)他們是一群殘疾人,但殘酷的命運并沒能摧垮他們的意志,他們奮發圖強,以勤補拙,最終結緣于IT,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事業。在海南省海口市舊州鎮道美村,有這樣一群開朗樂觀積極的“80后”殘友,懂得感恩生活回報社會,他們辛苦創業,帶來了國內先進的IT技術,不為自己享受,而是希望幫助更多的殘疾人找到“生活的價值”。
????????8人,把殘友模式帶到海南
????????6日上午,沿著一條泥濘坎坷的鄉村路,記者來到位于海口市舊州鎮道美村的海南殘友信息研究院。
????????這是一座占地58畝的院子,院墻周圍是一片田野。辦公和生活健身的場所,是整齊劃一的平房。去年1月17日,這座研究院正式揭牌使用,它也是我省殘疾人培訓就業示范基地。
????????“我們最初是8個人來到海南創業,現在環境比那時好多了,人手也越來越多。”研究院副院長劉運寶是廣東人,因小兒麻痹癥致雙腿變形,小時拄雙拐走路,后來堅持訓練,甩掉了拐杖。2010年7月,包括他在內的深圳殘友集團8個IT核心骨干移師海南創業,他們希望在海南建起一個IT行業科研機構及殘疾人創業和康復療養中心。
????????說到深圳殘友集團,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國內有名的集中解決殘疾人就業的高科技商業公司,是血友病患者鄭衛寧與4位殘障人士從一臺小小的臺式電腦創辦起來的。目前,它已經獲得世界CMMI五級認證,擁有軟件、動漫、科技、電子商務、網社等32家社會企業、一家基金會、8家社會組織和3000多名員工的大型社會公益社企平臺。
????????“‘殘友’,you can(你能)”是他們的座右銘。懷著“把殘友模式帶到海南來,幫助這邊的殘疾人就業”的理想,劉運寶、單凱、石進、潘紅兵、董鎮東、張付有、鄒小鳳、蘇維這8位南下的IT精英開始了艱苦的海南創業歷程。這7男一女中,5位是肢殘人士,3位患有肌無力,即肌肉萎縮癥。他們大多行走不方便,有的要坐輪椅。
????????15萬,創業的第一桶金
????????創業初期總是艱苦的,這一切對行動不便的8名殘疾人來說,顯得更加艱難。
????????首要的問題是沒錢。由于深圳的總公司要支持各地的殘友機構,他們在海南創業更多需要自力更生。8個人先在海甸島租了兩個套間,購買了電腦等設備后,連買空調風扇的錢也沒有了。那時正值7月海南最熱的時候,8個人吃住工作在一起,每天都是大汗淋漓。沒有桌子,他們把電腦搬到自己床上,坐在地板上敲打代碼。
????????艱苦持續了兩個月,他們從網上接到了巴西呼叫中心的一筆業務,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15萬元。“這筆錢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在網上能接到巴西的項目是因為我們有CMMI三級證書。”劉運寶解釋,這個證書說明了一個團隊的軟件開發能力,加上他們,海南僅有兩家。
????????有了錢之后就可以招兵買馬了,于是,又有5個精通計算機軟件開發的殘疾青年通過網絡了解并加入了他們。“殘疾人的成功注定比健全人付出更多。”劉運寶說,由于行動不便,殘疾人的業余娛樂本來就很少,常常在電腦面前一坐就是一天,忙起來時,熬夜更是家常便飯。這種加班加點的苦,在他們看來卻是充實的。張付有說:“有時會覺得苦,可一想到我們的付出可以幫助更多像我們一樣身體不方便的大學生就業,就感到充滿干勁!”
????????付出終于收獲了回報。2011年底,他們完成了巴西外包項目、呼倫貝爾殘聯信息報送系統、廣東佛山一家公司的OA系統、海疆在線、RC管理系統等眾多軟件項目的研發,賺了100多萬元,真正在海南站穩了腳跟。他們決定,把錢全部投入到研究院培訓就業基地硬件設備、無障礙改造費用和后勤保障服務上,擴大規模,讓更多的殘疾人加入這個平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