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13日消息(記者楊杰 特約記者陳安宇)昨天上午,龍泉鎮106歲老人陳世聰母和103歲的陳友親,圓了自己的“辦證夢”。其家人到每日接訪室所反映的“上門為百歲老人辦二代身份證”的訴求,不到一周就得到妥善解決。“一切都得益于鎮里的每日接訪工作。”陳友親的家人坦言。
????????“你送小孩去上學沒?”“沒有,家翁不給報名費就不送。”“你們想怎么調解處理?”“家翁先支付報名費和小孩的生活費。”以上對話既非電視臺詞也非小說對白,而是龍華區龍泉鎮每日接訪室的人民調解協議書實錄。在旁人看來,調解理由有些“無厘頭”。而在龍泉鎮每日接訪室調處人員看來絕非小事,“如果家庭瑣事處理不好,很可能引發兩個家族甚至兩個村之間的矛盾。”
????????2011年前的龍泉鎮,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和“鬧事村”,由于部分村民對政府合法征地不理解和鄰里土地糾紛多等原因,聚眾圍堵鎮政府等極端行為屢見不鮮。分管綜治、維穩工作的副鎮長胡昌勝對此記憶猶新,“那時全鎮最忙的就是鎮政府和鎮派出所,前者經常被村民無理圍堵,最多時一天來三撥人;后者就要經常趕來‘救援’。”
????????“那時,雖然也有矛盾調處中心,卻沒有專人負責和跟蹤處理。”胡昌勝表示。2011年,面對征地矛盾尖銳,群眾上訪不斷的“亂局”,鎮政府清楚認識到解決群眾上訪“宜疏不宜堵”。“何不實施每日接訪,將矛盾化解在當日?”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龍泉鎮每日接訪室于當年正式成立。
????????每日接訪并非新鮮事物,但是能最終形成制度化常態化運行,全市目前首推龍泉鎮。制度建立后,由鎮紀委牽頭,每天安排至少一名科級領導帶班,具體工作人員值班,解決了群眾“訪難”問題。實行任務分流方式,每周一鎮領導固定召開聯動機制會議,屬國土的國土管,屬婦聯的婦聯問,解決了群眾的“訪累”問題。同時,對于上訪件的處理,逐一進行交辦、轉辦,并規定限期辦結,解決了“訪效”問題。目前,鄰里糾紛等問題3天內就可有效解決。
????????“決不讓群眾帶著希望而來,遺憾而歸。”這是接訪室成立之日所制訂的工作原則。2011年群眾來訪120宗,調解成功114宗,月接訪量約為10宗;2012年群眾來訪98宗,調解成功94宗,月接訪量約為8宗;2013年群眾來訪65宗,調解成功62宗,月接訪量約為5宗。“現在,我們甚至一周都接不到一例上訪訴求。”鎮委書記蔡生透露,“下一步,爭取在全鎮各村(居)都建立起每日接訪室。”
?
相關鏈接:
海口提前完成西環高鐵征地 實現和諧征地零投訴零上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