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公考招錄殘疾人,是納賢不避“殘”公考招錄殘疾人,是納賢不避“殘”
來源: 紅網 作者:劉剛 時間:2013-12-26 15:29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上海市即將舉行2014年度公務員招考,本次考試最大的亮點是首次面向殘疾人推出崗位定向招錄。16個機關單位和27家事業單位將各出一個崗位招錄。(12月25日新華網)
公務員考試作為當下黨和國家招錄國家公務人員的一個有效途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公務員職位有著其特定的需求,其招考條件也大不相同,學歷、工作經驗等自不必說,特別是招錄對象也有一定的范圍,這個范圍或多或少地會使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被拒“公考大門”之外。
此次上海市在2014年度公務員招考中,面向殘疾人推出16個職位定向招錄,無疑是此次公務員招考中的一大亮點,可以說是為有“報國”志向的殘疾人打開了“報國之門”。殘疾人雖然在身體、生理上有一定的缺陷,但這只是一個范疇,因為有很多殘疾人只是輕度殘疾,并不影響工作、生活和學習。如果僅僅因為是殘疾人,就不給他們任何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機會,勢必會影響到社會公平的體現,也會深深地傷了殘疾人的心。
其實,很多殘疾人和正常人沒什么兩樣,他們一樣可以取得高學歷,在社會上發揮出正常人的作用,甚至有的殘疾人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樂圣”貝多芬雖雙目失明,但其創作的鋼琴曲卻享譽世界;霍金雖患有“漸凍癥”全身癱瘓,但其在國際物理學的發展上創造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在我國,更是有吳云鐸、鄧樸方、張海迪、金晶等,他們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殘疾,但是他們“身殘志不殘”,無一不為我們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揚起了改革的“風帆”,各項改革正在有序推進,我國的公務員考試改革也正在悄然進行,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完善公考機制,公平、公開、公正地為國家“廣納賢才”。上海公考為殘疾人推出崗位定向招錄,打破了以往公考中招錄對象的范疇,讓殘疾人也有機會能夠進入到公務員隊伍之中,讓有能力的殘疾人有了“英雄用武之地”,可以說是讓公平的“陽光”照進了殘疾人的心田。
古語有云:“舉賢不避親”,意思就是說推舉賢能的人不要避諱自己的親人。筆者認為,當下上海公考招錄殘疾人,是納賢不避“殘”之舉,也就是說選拔公務員不要避諱殘疾人。此次招考值得我們去期待,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走到公務員崗位上殘疾人定會盡其所長,很好地完成各項工作。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