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鄭州記者采訪偶遇書記乘地鐵》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視頻是鄭州電視臺的一則新聞,講的是鄭州地鐵迎來的首個工作日,鄭州電視臺記者上午在地鐵采訪時,偶然遇到了自己來乘坐地鐵的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吳天君在地鐵中與市民交談,傾聽大家對地鐵的意見,同時感謝群眾“舍小家顧大家”對鄭州城市建設的支持。該則視頻傳播后,網友紛紛跟帖評論,有的為領導干部“接地氣”聽民意的舉動叫好;有的認為市委書記乘坐地鐵很正常,不算新聞;有的則發出疑問,怎么那么巧,記者就能“偶遇”上書記呢?人民網記者今天采訪見證人,鄭州市委工作人員和鄭州電視臺記者講述了事情經過。
據鄭州市委工作人員介紹,吳天君12月30日上午有兩個活動,9點開始的河南省政協新年茶話會,和10點開始的鄭州市委黨外人士座談會。新年茶話會在位于鄭東新區的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議一直延續到10點多,如果要乘車趕往位于鄭州西部的黨外人士座談會,路上一般需要30到40分鐘。因為要傾聽黨外人士意見建議,吳天君擔心路上耽誤時間太久,決定乘坐剛剛開通的鄭州首條地鐵,順便體驗一下運行情況,聽一下市民的意見。從會展中心站坐上地鐵后,只用不到20分鐘就抵達綠城廣場站。車上,他與多位市民交談,收獲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據鄭州電視臺記者徐謹介紹,鄭州地鐵一號線建成試運營,是鄭州城市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為新聞部的財經戰線記者,他這段時間的報道重點全部在地鐵上,一個多月時間發稿30多篇。12月28日星期六,地鐵一號線開通,鄭州電視臺聯合中央電視臺河南記者站、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調動多個部門近150人進行現場直播,全天直播持續超過13小時。
12月30日星期一,是鄭州地鐵開通后迎來的首個工作日。地鐵的客流情況怎樣?上班族乘車感受怎樣?地鐵對地面交通的分流效果怎樣?12月29日下午,新聞部對第二天的地鐵報道進行了認真策劃,決定派三路記者分頭到地鐵、三環、市區主干道采訪。徐謹和搭檔盧祥勇是其中的一路記者,采訪報道地鐵交通情況。早晨8點多,他們兩人就趕到了地鐵綠城廣場站,從這里上車,沿路采訪到會展中心站下車。
上午10點多鐘,兩位記者在地鐵一號線會展中心站采訪時,忽然發現在自助售票機前買票的一位男士非常熟悉,仔細一看,正是市委書記吳天君。了解后知道,原來今天上午吳天君書記在鄭東新區開完會后,臨時決定乘坐地鐵返回市委。吳天君和秘書在自助售票機前分別買了票。吳天君說,他今天乘坐地鐵,一方面是想體驗一下地鐵的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他也想聽一聽市民們對鄭州地鐵的建設還有哪些建議。
出于職業敏感,兩位記者認為這是一條好的新聞素材,因此就向吳天君書記提出能否跟隨采訪。當時書記婉言謝絕,隨后他下站臺登上列車。由于記者還要采訪乘客,就登上了同一輛車。上車以后,看到有市民認出了書記,并向書記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書記還跟乘客進行了很好的交流,記者隨即開機進行拍攝。到綠城廣場站吳天君下車,記者把剩余的采訪做完,回到鄭州電視臺。
回到單位以后,記者向部門負責人和當天值班編輯匯報了拍攝到的素材,大家都認為這是一條很不錯的新聞,就讓其編發了一條消息,放在當天有關地鐵的系列報道稿件中播出。
記者還了解到,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市民第一次偶遇吳天君。早在2011年曾有網友偶遇其赤腳排澇。網友“小橋流水人家”在帖子中說,“昨天在鄭東新區商務外環路和祭城路有大量積水,我湊熱鬧拍了張照片,看到有兩個人在排水口處用手撈樹葉雜物,可能是為了讓下水道更加暢通。大家仔細看一下,這個赤腳戴眼鏡的中年人其實就是咱們的鄭州代市長吳天君。”代市長水中赤腳排澇的照片引起了網民關注。
還有市民見到,偶爾會在周末見到吳天君騎自行車在大街小巷調研群眾工作。2012年上半年,鄭州開始推行以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的“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建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