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紅會信任危機倒逼慈善事業改革
    紅會信任危機倒逼慈善事業改革
    來源: 紅網 作者:夢暄龍 時間:2014-01-14 15:07
      李亞鵬和中國紅基會的官方回應并沒有止住質疑風波。昨日,微博認證的知名時事評論員周筱再次將矛頭指向嫣然天使基金并稱紅十字基金會從嫣然抽成540萬管理費。對于這一言論,紅基會表示,事實上從2009年始,嫣然天使基金已進行獨立審計,并專項公布。(1月13日《北京晨報》)
      
      自“郭美美”、“善款發霉”等一系列負面事件的相繼曝光,使得中國慈善事業面臨著嚴重的誠信危機,紅十字會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慈善公益性組織,也一度成為社會口誅筆伐的對象。
      
      其實,中國的慈善事業缺少的絕不是熱情,而是信任,自古以來,儒家講的“仁安”,佛教講“慈悲”,道教講“積德”,墨家講“兼愛”,這些扶貧濟困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早已深入國人的血液中,但由于我國慈善機構運營的不透明和管理機構的混亂讓國人面對募捐駐足不前。
      
      對此,必須改變慈善機構的政治身份,慈善機構本該是獨立自主的非政府組織,在我國的慈善機構屬于政府部門,難免會產生官本位思想,滋生腐敗。很多基金會,背后有權力部門作為后盾,其募捐渠道也很多是通過指令與文件來實現。公益慈善基金會行政化的運作保證了捐贈的統一和穩定,但也造成了大部分基金會應付上級的工作態度,致使效率低下、尋租和腐敗現象的時有發生。
      
      拯救我國慈善事業,還需透明慈善機構運營模式,改變我國當前捐款匿名的形式,改為實名制捐款,每個人都在網上查到自己的捐款數額以及所捐資金流向,這既是對受捐人的保護也是對捐助人的保護。
      
      同時還需強化監管部門,慈善機構掌握了大量的人財物,需建立公開的透明的社會監管體制,明確問責,哪里出現漏洞,責任就必須落實到哪里。
      
      要想改變中國慈善機構的誠信危機,慈善機構本身的改革刻不容緩,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是取決于對弱勢群體的重視程度,別讓保護弱勢群體的慈善機構成為滿足個人所需的工具。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