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召開之際,解放軍四總部關于“公車選用國產品牌”的要求引發熱議。此次軍車“限購令”是十八大后整風肅紀的延續,也被視為2014年國家治理以反腐開年之序曲。
縱觀相關網評,“點贊”之意大體有三:一是反貪腐的重拳,二是振軍威的狠手,三是強國貨的硬招。可見,反腐治標并不復雜,官方和民間在很多具體議題上高度一致。由于中國已在高油耗、重霧霾中駛入“汽車社會”,通過公車改革“換擋”提速,在并不平坦的前方盡早迎來“廉潔拐點”,或已成冉冉升起的主流民意。
通過限制公車消費和用車特權來治理腐敗,既是政治家贏得民心的明智選項,也是反腐敗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如俄羅斯總統普京上任伊始即要求公車要買國貨,還簽署命令將公務特權車削減近50%。他還高調購買國產涅瓦牌越野車以樹立親民形象。
同樣,軍車在“去神秘化”中鳴響反腐高音喇叭,對改變中國的廉政“觀感指數”大有裨益。公車有權力載體屬性,極易裹挾不正之風、特權積弊和消極腐敗。2013年1月至9月,全國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的事件14839起,其中公車違規占32.69%,可見治理“車輪上的腐敗”非常迫切。
當然,管住了車,還得管住坐車的人,管住坐車人辦的事。凡體現公權屬性的行為和載體,都應被納入反腐“瞄準鏡”,在陽光下接受監督。把“豪車”、“私用”等字眼兒從公車評語中“刪除”,把附著在公車上的特權“清零”,可對公權運行系統進行廉潔性評估,甚至還具有“系統修復”和“重啟”的倒逼功效。
2013年,以反腐為突破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防虎識別區”和“蒼蠅禁飛區”高效運作,贏得空前支持和無限期待。此次軍車“限購令”只是開端,未來的公車治理將沿著既定路徑走,直至對機關、國企等“全覆蓋”,對從公車到公權私用的“零容忍”,并將包括公車在內的行政成本維持在不影響公務的最低限度。反腐只有單行線,沒有回頭路。軍車“限購令”是通向“廉潔拐點”的一個路標,前方沒有終點,還有更多禁止類標志接踵而至。
當公車發動,坐在里面的人坦坦蕩蕩,車外觀瞧的人明明白白,反腐治標就能為治本贏得時間。“軍車限購”動作不大,但與中紀委三次全會的反腐新政對接后,透過小車窗要呈現的大風景令人期待。▲(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