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和夢桃源公司聯合訴鄒恒甫案,昨天已在海淀區法院開庭審理,并將擇日宣判。鄒恒甫2012年8月發的幾個微博稱,“北大院長在夢桃源北大醫療室吃飯時只要看到漂亮服務員就必然下手把她們奸淫”,等等,在互聯網上激起軒然大波。北大當即宣布要起訴鄒恒甫。
這算不上是一起復雜的案子,但事情拖了一年五個月,庭審才得以進行。除了“涉黃”,輿論的聚攏使這件事尤顯突出。它雖然遠比不上李天一案那么轟動,但也決非普通的“誹謗案”。
一方是說話桀驁不馴的北大前教授,一方是很不受互聯網輿論喜歡的北京大學,當即將開審的消息傳出時,輿論一邊倒地挺鄒恒甫,紛紛表示相信北大“流行奸淫”。輿論審判已經先聲奪人,法庭似乎只剩下兩個選擇:接受輿論審判并與之保持一致,或者與“民意”進行對抗。
然而這樣的“民意壓力”至少有一半是虛假的。因為輿論審判中的“輿論”即使是真實的,用它來主導“審判”也決非中國社會的真正民意。無論輿論多么強烈,法庭也有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法律空間。千萬別夸大輿論審判的真實力量,它只有在法官不自信,因為種種原因上下俯仰左顧右盼時,輿論的威懾才是絕對的。
更何況互聯網上的“民意”往往殘缺不全,很多時候只是社會多元意見中某一類的抱團聚集,或是泛不滿情緒的找茬發泄。像這一次支持鄒恒甫的聲音里,主聲調是對當今大學體制和對北京大學的不滿,發聲者甚至根本不想了解北大校內實情,他們的聲音對判案不具有實際指導性。
從庭審記錄看,雙方律師的辯詞各有其道理,需要非常專業、并且忠誠于法律的法官進行裁決。我們不認為鄒恒甫就應被判輸,無論法庭作出什么樣的判決,我們都不必驚詫,只要有事實和法理支撐,我們都應該接受。既然我們支持依法審理,就應把法院的實際宣判看成唯一的權威裁決。
法院應當先硬起來,忠誠于法律勝過對輿論甚至對民意的敬畏。要相信民意的終極理性,它對司法審判的干預熱情,很大一部分來自對司法公正不足的懷疑。恢復法院在輿論中的權威,決不能通過做輿論的應聲蟲來實現。人民要的是真正司法獨立,只要法院確實這樣做了,公眾遲早是能感覺到的。
李天一案中,輿論的介入過深,那樣的情形不應反復上演。這需要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輿論要克制,避免通過民粹的方式來預防我們所懷疑的司法不公,形成對法律新的干擾。一方面需要法院方面敢于公開抵制情緒化非理性的輿論干預,與它劃清界限。這樣的法官一旦出現,輿論很可能反過來給予他掌聲。▲(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