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非國企員工創業更需要政府扶持非國企員工創業更需要政府扶持
來源: 紅網 作者:刁志超 時間:2014-01-30 10:13
今年起,如果江西省的國企員工想要創業,一份停職留崗的“三年之約”讓他們沒有了后顧之憂。經過單位批準后,職工可停職領辦創辦企業,3年期滿職工可自行選擇回原單位就業或停職繼續創業。(1月27日《中國青年報》)
“停薪留職”早已算不上什么新鮮的詞匯,早在上世界80年代為了緩解企業和員工的下崗壓力就已推出。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調和,很多企業已基本實現了人力資源的良性循環,再次推出不僅不合時宜,而且也有失社會公平。
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指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其也應該交給市場來調節。如果市場的確需要更多的人去創業,并且能夠給人更多更好的創業機會,帶來更大的效益和發展機會,人們自然不會賴在國企里不走;如果企業不能滿足員工個人成長需要,或是企業的確需要減員增效,那么在法律規定的勞動合同范圍內,雙方也可以自主協調解決,政府完全沒有必要插手。
但是,事實上卻是有許多人拼盡全力都想往國企里進,以此來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飯碗和可靠的生活保障,而市場給每個人的創業機會并不多,并且難度相當,成功的幾率也不大。再者,相對于私企員工創業的“背水一戰”,國企員工的可以“停薪留職”創業的“軟著陸”顯然也是不公平的。
讓國企員工可以占著“碗里的”再去盛“鍋里的”,只能推動少部分有“飯碗”的人創業,卻不能幫助沒“飯碗”的人就業,同時還會加劇競爭,增加大學畢業生、下崗失業工人等其他需要創業人的負擔。而在“史上最難就業季”的背景之下,比起國企員工更需要創業、更加需要政府政策扶持的卻恰恰是這些無法就業需要創業的人。
政府鼓勵創業本沒有錯,但是也應該分清楚重點對象,弄明白誰更需求。莫要為了得到創業的人數,而忽視了需要就業人群的基數。否則,不僅不會起到效果,還會讓人笑掉大牙。
(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