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地方高校在發展特殊教育方面大有可為地方高校在發展特殊教育方面大有可為
來源: 紅網 作者:胡文江 時間:2014-01-30 10:18
1月27日,全國殊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要求,要認真總結經驗,切實增強新形勢下做好特殊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要強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點,著力在完善殘疾人教育體系,強化特教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能力建設上狠下功夫,確保特殊教育工作深入、健康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高服務保障能力,努力保障特殊教育事業全面健康發展。(1月27日新華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支持特殊教育”;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改革發展”;日前教育部又明確了2014年教育工作要點,作出了“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決定,在啟動實施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經費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支持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專業建設、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和高校特殊教育學院建設”。
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所說,特殊教育是搶救未來的教育,這項工作的發展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尤其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工作,建立了適合殘疾學生的課程體系,全社會支持特殊教育的氛圍已經形成。中國殘聯六大強調指出“中國夢是包括8500萬殘疾人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因此,適應“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的要求我們必須設法打破特殊教育傳統的“封閉式”模式,做到特事特辦,通過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模式讓每一位殘障孩子都能享受到合適的教育。
因此,遵從殘障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實現醫教結合,提高殘障孩子接受教育的融合程度,加強特教師資隊伍、教材建設,以及不斷深化特教改革,亟待各地高等院校抓住有利時機,響應國家政策,主動承擔服務殘疾學生的光榮使命和社會公益責任,為本地殘障孩子的生存、生活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比如,各地高校一方面積極主動地錄取殘障孩子入學,使其享受無差別的教育,同時像師范類院校可以開辦特教師資培養專業,可以借鑒幼教“國培”項目經驗為當地特教教師開展職后培訓,并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特殊教育方面的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等,建設特殊教育專業集群和專門學院。同時,醫學類高校可以在“醫教結合”方面發揮自身獨特優勢,高職院校亦可為殘障學生作“量身定制”,培養起一技之長。從而在促進殘疾學生共享藍天,共沐陽光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文/胡文江
(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