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學區制試水,能否踩住擇校“剎車”
    學區制試水,能否踩住擇校“剎車”
    來源: 紅網 作者:博麗新 時間:2014-02-19 11:29
      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要求全國19個重點大城市,2014年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采取切實舉措,標本兼治,破解擇校難題;到2015年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進一步糾正入學工作中的違規行為,與擇校有關的亂收費得到根治,堅決查處個別學校收取擇校費的行為,擇校生不得享受優質高中到校指標。(2月18日《現代快報》)
      
      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匱乏已不是短時間存在的問題。學生擇校難也不亞于鐵路春運一票難求的窘境。但換位思考一下,作為一名家長,試問,有哪位家長不希望子成龍、女成鳳呢?盡自己所能,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是當下父母最迫切想要做到的事。其實所謂的擇校難,對于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講,是上一所好的小學、中學難,而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上學難。正所謂千軍萬馬都想過名校這個“獨木橋”。在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學區制”試水,能否踩住擇校“剎車”,筆者仍持觀望之態度。
      
      筆者以為,之所以產生擇校難,歸根究底還是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我國優質教育資源仍然嚴重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現在東西部不均衡、城鄉不均衡、校與校之間不均衡。舉一個最簡單、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好的學校,無論是在師資力量等軟件配備上,還是在教學設備硬件的投入使用上都要高于一般學校。進而學生受到的教育水平也就必然存在著較大差距。
      
      筆者以為,要想真正實現“學區制”,解決擇校難,就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不要有意、無意的給學校貼標簽,讓學校有高中低檔、好壞之分。二是合理分配教育資源,把更多軟件、硬件等資源投入到最需要投入的學校當中去,不斷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三是學區制既然已經執行,就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能搞特權、搞雙重標準。
      
      文/博麗新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