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美國國務院都要發布面向全世界的《國別人權報告》。這是美國在國際人權領域的例行動作,對世界上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妄加評論,卻偏偏百般遮掩美國自身廣受詬病的人權狀況。美國的這一做法,究竟是為了推動國際人權交流與發展,還是為了借“人權大棒”豪橫天下?在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的今天,不得不察。
一個國家的人權形勢是更好了,還是更糟了,自有公論??墒?,有心人可以注意到,在美國《國別人權報告》起草者眼里,每一年,中國的人權狀況都是“更趨惡化”。而事實上,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事實總是讓美國的這種論斷顯得蒼白無力。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正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進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的人權事業也在不斷取得進步,這是主流。廢止勞動教養制度,擴大醫療保障覆蓋范圍并提升保障水平,調整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等,中國人權領域可圈可點的制度性進步和實例有很多。
評價人權發展,需要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既不能戴著有色眼鏡,也不能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在人權保障和法治建設方面,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必須看到,中國立足現有國情,將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列為法治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人權事業在過去的一年有全面的發展和切實可見的進步。
中國夢包括人民幸福。中國發展人權事業的目標就是通過全面保障公民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各項權利,在新的起點和更加豐富的內涵上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中國人最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最關心自己的人權;同時中國也關注并促進國際社會的人權交流與合作。
美國的《國別人權報告》年復一年選擇性失明,甚至無理指責,一再暴露它背后的政治偏見和動機。美國忙著對別人指手畫腳,恰恰忘了自己的頑疾——美國民生領域的發展相對于其發達國家的地位來說有很大的不足。美國的槍支管理、種族歧視、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問題,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而在人權國際合作方面,美國至今沒有批準或加入《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兒童權利公約》《殘疾人權利公約》等多個核心人權公約。
中美兩國歷史、文化和國情不同,應當加強溝通、理解與合作,在推動本國人權事業全面發展的同時,充分重視和利用聯合國這一多邊框架,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但是,美國舉著缺乏公信力的《國別人權報告》來充當“人權教師爺”,以干涉別國內政為目的,這種做法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接受的。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