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治霧霾,主導力量或失語或缺位
    治霧霾,主導力量或失語或缺位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曹和平 時間:2014-03-12 14:59

      隨著霧霾指標不斷惡化,霧霾已一步一步擠到國家重大災害事件處理的緊急線上。為將“霾老虎”關進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大籠子,各界本應積極主動獻計獻策,然而,我國與霧霾治理相關的六個界別卻出現了一些怪現象。

      自然科學界集體失聲。霧霾的主要成因,到底是氣候變暖、大氣環流緩慢等自然過程的結構性變化,還是我國工程建設、交通排放與揚塵等社會和人為因素?我們至今還沒有看到科學界給出令人信服的權威研究結果。

      經濟學和行為學界普遍麻木和失察。經濟學界沒有將經濟增長與霧霾形成的動態機理和社會福利后果聯系起來,啟動大規模聯合研究,這和其經世濟民理念大相徑庭。而對于國人丟棄垃圾等不良行為,以及如何調整矯正,行為學界的遲鈍和失察也讓人感到汗顏。

      工程學界不見自責。我國幾乎所有市政道路,馬路牙子和樹木花圃的基面都比路面高,風雨過后,塵埃泥漿進入路面,經車輪反復碾軋又變成揚塵。當成百萬車輪軋過時,就形成了巨型高效的揚塵器。而城市環路的車流,又減弱了塵埃散出的力道。但工程學界在霧霾治理方面表現得像個局外人。

      傳媒界哨子持續吹錯。對2003年前后北京的霧霾,媒體界一度把內蒙古的沙塵暴用作出氣筒,近年又把原因指向經濟建設規模和產業構成;這幾個月,西方治霾經驗被提到媒體重要位置。但無論是推諉責任式的報道,還是拿來主義式地生吞活剝西方經驗,恐怕都很難解決問題。而立足于中國地理環境、經濟成長階段、城市規模、城市群數量,人群密度等國情的自污染機理,卻在國家綜合部門關注后才成為報道熱點。

      環境主管部門和綜合部門應對失準。我國黃土高原及關聯過渡地帶近500家城市,其治污目標應是顆粒性污染加氣體性污染的綜合為第一要義。但多年來,環保部門始終未瞄向顆粒性污染這個首要目標,主攻方向就偏了。現在很多大中城市雖都啟動了PM2.5監測工程,但被動性特征依然很濃。

      立法部門資源貧乏。參與我國城市道路建設和綠化類工程招投標的公司,每次都標榜自己增加了多少花圃和綠化點,殊不知,違反顆粒性污染原理建的綠化點面越多,顆粒性污染源越多。改變這種情況的有效路徑是法律變量。但多年來治理霧霾的立法智慧資源,幾乎不能進入我國的立法體系運行中,公共品的適當有效提供幾乎缺位。

      上述界別應是我國霧霾治理最重要的層別主導力量,如果它們僅關心自己的界別利益和部門利益,那國家環境只能長期處在惡質之下。光靠教育別人,懲罰性地收費管理,那就太不敬畏其工作崗位的神圣性了。▲(作者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資源環境經濟學系主任)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