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12歲男孩的眼淚,讓上個周末播出的那期綜藝節目《最強大腦》變得格外好看,也格外引人深思。
中國孩子李云龍和意大利孩子安德烈,一樣有著超強記憶能力的天才少年,在中意兩國天才組隊進行的對決中同場競技,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并還原出51對新郎新娘的隨機排列順序。用時更長的安德烈先做驗證時,另一邊的李云龍忽然失控大哭,因為自己“記對了卻擺錯了”。12歲男孩難以自抑的哭聲活生生撕扯著人心,讓主持人、嘉賓、孩子父親都沖上臺來撫慰他,甚至科學代表也打破規矩,容許他重新復述而不是按已完成的擺放順序來驗證。最終的喜劇是,李云龍并沒有擺錯。他以短于對手兩分多鐘的成績,贏得了這場對決。
更讓人動容的,卻是安德烈的哭。從登臺到最后一直輕松平靜而真實的男孩安德烈在對手大哭的時候也濕了眼眶,只是因為:“他那么傷心,我真為他難過。”
表面看,這一場精心組織的綜藝節目里的“國家級”對決,中國天才們秀出了強大天賦,輕松勝出;然而,兩個孩子的眼淚,卻照見著我們的失敗。
這失敗,有教育的問題。意大利孩子安德烈說聰明大腦讓他學習很輕松,可以享受周末兩天,每天下午踢他最愛的足球。而對中國孩子李云龍來說,有天分,恐怕就意味著他必須接受更多、更艱深的知識學習,讓課外班侵占了周末和業余時光——有這么聰明的頭腦,怎能不培養為最杰出的成功人士?
這失敗,更是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對于人性與心靈健康的擠壓與扭曲。這些年里,中國人、中國孩子橫掃了全世界各種高精尖的考試或智力競技類比賽,讓外國人不可思議的高分學霸牛孩成批涌現,甚至到了考試機構質疑我們作弊、國際教育專家跑到中國來探訪取經的地步。而與之相伴相生的,是偌大國家缺少創新領軍人才之痛,是一個個優秀孩子只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被批評、受誤解,便輕生或傷人、殺母、弒師之類事件的層出不窮,讓我們時時迷惑:現在的孩子,為何這么脆弱?
李云龍的脆弱,源于本不該屬于這個年齡的巨大壓力,對于“贏”的過分追求和對于失敗的過度焦慮、恐懼。以這樣讓人心疼的方式,他讓我們見識到了重智識攀高、輕心靈健康和精神成長的教育和社會發展之弊。
改革開放30多年,或者上溯到近代以來的一百多年間,中國人一直在緊張追趕,將自己的國家發展當成一場超英趕美、從“發展中”向“發達”躍進的場地追逐賽,將人生當成競爭,從落地便不許輸在起跑線上,慢馬可恥,快馬還要加鞭,時時以“第一”為目標,“成功”是最根本的衡量標準,其他都不重要。這樣的立場態度,成就了我們濃縮式的飛速發展,也讓我們獲得了智識上的自信。
然而,這樣的信念,在進入發展新階段的中國,已必須改變。“最強大腦”若無健康的身體為支撐,若無健壯的心靈來供養,最多只能算是一類單薄扁平的弱者天才。一個健康的社會,固然要能夠發現和崇揚極少數“最強大腦”,更重要的卻是要有一大批也許不夠成功卻能健康成長、全面成熟的強健快樂、不卑不亢的合格公民。有對每一個普通人生的愛與尊重,才有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