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監管職責不厘清,太平間里難太平監管職責不厘清,太平間里難太平
來源: 紅網 作者:張松超 時間:2014-03-18 14:56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醫院太平間高消費的背后,是壽衣、花圈等殯葬商品翻倍銷售的暴利,更有太平間不惜以數千元的“中介費”,吸引急救人員送來遺體等種種亂象。一家名為八寶山盛軒殯儀公司打著八寶山殯儀館的牌子,承包了九家醫院的太平間。該公司一名前員工透露,公司收入一年可達千萬。(3月17日《新京報》)
也難怪現在說人都死不起了,不說墓地貴,死者還沒入土,單在太平間里面花的錢就動輒近萬元。2013年有媒體報道,河南開封一太平間停尸67天,竟向死者家屬要價4萬多元,如此之高的收費簡直讓人匪夷所思,而抽絲剝繭后,捋出的是太平間錯亂復雜的利益鏈條。
眾所周知,太平間屬于醫院后勤管理的范疇,而一旦跟醫院扯上關系,就更應該以公益性為經營原則,實在不該拋出如此之高的要價。然事實上,大多數醫院的太平間都承包給了私人經營,這早已成了公開的秘密,而能拿到醫院太平間承包權的少部分人也非普通人,大多數還是所謂的“關系戶”,最終造成了太平間的壟斷,那么既然非我不可,自然就成大爺了,面對脫實際的漫天要價,死者家屬盡管無奈,卻也別無他法。
而在此,我們暫且不論醫院有沒有權利將太平間對外承包,就拿已經承包的現狀來說,將公益性服務推向市場化卻也并無不妥,但是問題就在于,與此同時有沒有跟進相應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將本應該以公益性運營為主太平間置于相關部門有效的監督之下。
不幸的是,現實當中太平間的管理可謂是一團亂麻:民政部門沒有給出停尸費的指導價位,殯葬用品的質量問題缺少監管,殯葬所需的一些商品定價也處于物價局、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監管的真空地帶……正是太平間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門太多,才使得部門之間的職責模糊不清,責任模糊,最終導致了太平間監管主體不明確、管理混亂的現狀。
作為醫改邊緣化的地帶,太平間的運營不是說不可以放開、市場化,但是還需要制定游戲規則,否則必然使經營者為了趨利而不擇手段。在此語境下,首先就是要打破行業壟斷,使得太平間的經營主體更加多元化,堅決杜絕一家獨大,或者行業聯盟;其次,還需要政府各部門盡快厘清職責,出臺指導價位,并將其置于有關部門的監管之下,讓同樣作為公共衛生產品的太平間能夠真正回歸公益性。與此同時,還需要開通消費者的維權訴訟通道,重視公共監管,最終使得太平間經營的各個環節接受公眾監督。
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對死者是十分尊重的,人死后都想讓死者能夠安息,而想著從死者身上賺錢難免會讓公眾憤怒,同時,這一行為也玷污了醫療行業的整體形象。而要想斬斷太平間經營的不合理利益鏈條,還需各部門厘清職責,各司其責,監管到位,最終才能夠讓其回歸公益性,讓死者有尊嚴,讓太平間回歸太平。
文/張松超
(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