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美國、歐盟劇烈爭辯和對抗,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協議。此前20多天,2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了達賴。這兩件事看上去無甚關聯,但試想一下,如果克里米亞的爭端早發生十幾天,或者是現在,奧巴馬還會見達賴嗎?
盡管中國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秉持“尊重各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在法律和秩序框架下尋求政治解決” 的一貫立場,并不想深度介入美俄兩個大國這場迎頭相撞,但是誰都明白,中國絕對不是可有可無。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棄權票,以及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已給美歐全面孤立俄羅斯的圖謀潑了一瓢冷水,更何況中國對俄貿易是西方制裁俄羅斯圍墻上的一個洞,至于這個洞是否還要掏得更大些,要視中國對自己利益的評估及屆時心情而定。已有一種聲音,中國可以也有必要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扮演更積極的勸和角色。
但是,中國自己的尊嚴和利益受到西方尊重了嗎?中國一貫按照“國際法”和自己的原則、按照事情的本來性質對待各種國際爭端,但是有關方對中國自身是否尊重,不可能不對中國的態度產生影響。奧巴馬不顧中國強烈反對,任內第三次會見達賴,強詞奪理把以分裂中國為目的的政治集團的頭子打扮成“宗教人士”,還要求中國政府接受達賴的“中間道路”,而這個“中間道路”實質就是西藏“半獨立”、“變相獨立”、“西藏獨立”分兩步走。此次奧巴馬會見達賴后,美國國務院又宣布任命新的“西藏問題特別協調員”,歐盟一些人也在鼓搗歐盟設立同樣的職位。
對于中國來說,美國如果真的想改過自新,從此為各國“領土完整”和“國際法”的有效性而奮斗,首先要看它是否徹底放棄對達賴集團和“東突”勢力的支持,否則免開尊口。美國知名學者米爾斯海默在《紐約時報》撰文稱,奧巴馬決定硬抗俄羅斯是嚴重錯誤,美國需要俄羅斯幫助處理伊朗、阿富汗問題,并最終遏制中國—這個美國未來唯一的對手。眼前俄羅斯這一關還不知道怎么過去,又盤算如何拉攏俄羅斯整中國,美國遏制、分裂中國的圖謀,真是改也難!
這次西方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兩難境地,是西方自己造成的。西方20多年來執意削弱、擠壓俄羅斯,又是北約東擴,又是反導系統直逼俄羅斯家門口,此番又推動烏克蘭加入歐盟,破壞了烏克蘭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相對平衡狀態,終至局面不可收拾。這說明,在各國尤其是大國之間,交往中要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和承受力,自己的利益也要分大小、輕重,這不僅是為建立雙方互信,也是為自己營造足夠的回旋空間,從根本上維護自己的利益。動輒把對方逼到墻角,終歸要遭到拼死還擊。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總統著眼國際政治大格局,排除種種干擾,包括中斷對達賴集團的經濟、軍事支持,實現中美關系歷史性突破,表現出一個大國總統的遠見和胸懷。對比之下,奧巴馬在烏克蘭局勢突變之前還會見達賴這個過氣人物,無端羞辱中國政府和十幾億人民,兩位總統處事原則的區別和后果,不值得反思么?
事態還存在一系列重大變數,有些變數不可避免會牽連到中國。除了著眼我們的現實利益,早做準備之外,更可以從這事件中悟一悟中國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如何增強主動性和進取心,運用我們已有的實力,取得最好的政治和經濟效果,樹立中國應有的國際形象?!?作者是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