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溫州市平陽中學某班級的師生,在上課期間,集體戴上了口罩。事件經微博發布后,立即引來諸多網友的關注。“學校周邊都是工廠,長期生活在這樣環境里,學生何以安心學習?”發布圖片的微博說,正是因為校園周邊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臭氣,師生們才迫不得已戴上了口罩。(3月20日《錢江晚報》)
平陽中學是省級重點中學,全校2600多名學生,基本都住校,由于學校周圍遍布企業,經常有廢氣直排現象發生,師生們不得不戴口罩上課。實在無法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如何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倘若連正常的呼吸都成為一種奢望,學生們如何全身心投入學習,又何談教育的希望?
據記者調查,2005年經環評審批后,平陽中學遷建到現在的校址,最近兩三年時間里,共有31家企業陸續搬遷到了這里,其中塑編企業18家,塑料造粒企業10家,彩印企業3家。企業如此之多,廢氣、噪音等污染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毋庸質疑。今年1月份,在當地群眾和平陽中學師生的投訴下,當地環保部門經過調查,發現31家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廢氣直排現象,并做出了強行斷電和限時搬遷的決定。盡管如此,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企業直排廢氣現象依然存在,空氣中散發的惡臭讓人無法忍受,這才出現師生戴口罩上課的一幕。即使保守估算,環境污染長達兩三年,污染問題為何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是沒有發現問題還是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這些疑問有必要給公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戴口罩上課,完全可以看作是師生的無奈之舉,然而這一舉措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口罩事件”發生后,平陽縣環保部門協同當地法院等執法機關,對涉事企業進行強制執行停產。當地昆陽鎮鎮政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將根據既有規劃,將平陽中學及周邊地區建成文化教育中心。事件看上去有望妥善處理,但需要追問的是,當年多個企業搬遷至學校附近,經過哪些部門的審批?環評等程序如何獲得通過?面對長期存在的污染問題,相關部門是不知情還是不作為?
實際上,戴口罩上課并非平陽中學的首創,近年來全國各地都相繼被曝光類似現象,比如廣西南平市延平區某小學因附近工廠排廢氣戴口罩上課,廣東韶關曲江某學校學生因廢氣污染集體戴口罩上課,福建石獅市永寧鎮某村臭氣籠罩多年學生戴口罩上課……“口罩事件”頻發,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也折射出相關部門的監管缺失。筆者認為,對于類似戴口罩上課事件應該有人為此“買單”,必須嚴厲追究相關部門及人員責任,該處罰的處罰,該“下課”的“下課”,唯有以嚴厲的責任追究起到震懾作用,才能預防“口罩事件”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