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評上職稱就高枕無憂”是個偽命題“評上職稱就高枕無憂”是個偽命題
來源: 紅網 作者:劉傳斌 時間:2014-03-24 16:43
福建省近日在全國率先出臺文件,首次對中小學教師各層級職務聘后履職工作量作出規定。聘期內,教師將接受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崗位聘任、職務晉升、績效工資發放、表彰獎勵等的重要依據。教師評上職稱后不能再高枕無憂了。(3月22日《中國青年報》)
對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量作出規定并無不可。但用來防治教師“高枕無憂”就有點讓人疑惑了。難道教師的工作目標就是為了評上高級職稱?一旦評上職稱就職業倦怠、不求上進了?筆者以為,“評上職稱就高枕無憂”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整天面對的是未成年人。學生千差萬別,要管理、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談何容易。尤其在以分數為標準的評價機制下,家長對學校教育期望較高,老師為使學生考取好成績,獲得上級部門及社會的認可,常常身心疲憊,焦慮不堪。“教師已成為心理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是否獲得高級職稱,只要是稍有良知的教師,能“高枕無憂”嗎?
當前的教師職稱評聘確實存在“指標過少、職稱官化”等弊病。但必須承認,在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中,大部分是在教育教學上有突出成就和獨特見解的。評上高級職稱對他們而言,是受之無愧的。更要看到,這些教師并不認為評上高級職稱就“船到碼頭車到岸”,反之,他們對工作更加馬不停蹄。于漪、魏書生、李鎮西等教育名家自不必說,筆者身邊就不乏這樣的例子。
當地兩位年近5旬的中學女高級教師,吃住在校,30年如一日當班主任。評上副高職稱后,更是一如既往、踏實工作。有人開玩笑說:“職稱上去了還這么拼命,圖個啥?”她們一笑置之。其實,這是一種樸素的工作精神。在她們心中,高級職稱不是從教的分水嶺,而是繼續前行的動力。筆者評上小學高級教師11年了,對教學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常常為上好一堂課精心準備,這成為我長期以來的一種工作狀態。這與職稱高低扯不上半點關系。
可以說,對于大多數老師,評上職稱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認為“老師一旦評上高級職稱就工作倦怠,缺乏熱情”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是對教師勞動的不尊重。除卻職稱與工資待遇相關的因素,大家看重的還是通過職稱獲得一種社會的價值認同。很多同事常說,等評上高級職稱就輕松了。可當他們真評上了,又有誰會放松工作要求?可見,評上職稱就高枕無憂”實在是一種認識偏見。希望教育部門不要夸大教師對職稱的期望,更不要把職稱作為制約教師的手段,讓職稱成為教師工作倦怠的“替罪羊”,而要讓職稱評定真正在陽光下運行,發揮教育工作正能量。
文/劉傳斌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