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最不受歡迎大學生類型是如何煉成的最不受歡迎大學生類型是如何煉成的
來源: 紅網 作者:鄭祥 時間:2014-03-24 17:14
鐘普明列舉了企業最不歡迎的幾種80后、90后類型:一是以我為中心,一切生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二是把一切問題看成簡單化的人;三是講起來滔滔不絕、做起來束手無策的人。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后,首先要盡快“入鄉隨俗”,融入企業接地氣;其次學會為人處事;此外就有清晰的思路與目標。(3月22日《中國青年報》)
日前,在中英創業型大學論壇上,國內高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融入企業的能力頗受業內人士關注。企業列出了最不受歡迎的大學生類型,受到教育界和學生群體的廣泛關注。教育,擔負著培養人的神圣職責,這些接受教育的大學生卻不受企業的歡迎,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教育關乎民族的未來,涉及教育的爭論未曾少過。義務教育年限的設定,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折,高考制度改革,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大學生就業教育……這些話題,囊括了深層次的問題。可是這些問題終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而仍然培養出了部分企業最不歡迎的大學生。
企業最不歡迎的大學生,不是來自一所高校,也不是來自一個地域。列舉的最不歡迎的類型,應該值得我們每一位大學生、每一個教育人士、每一所教育機構去思考,也值得我們每一家企業去思考。
最不歡迎的類型,是企業向教育界列出的菜單。接下來,教育界該如何應對,這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地方。如果完全按照企業的要求去教育學生,那么高校就變成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高校教育的責任,低層面是為了學生的就業,高層面是為社會的建設發展培養人。高校,可以稱之為社會的人力資源部,卻不能淪為企業的人力資源部。
靠什么去解決這些不受歡迎的大學生問題,還要從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文化屬性層面去思考。高校有校園文化,企業有企業文化。根源上講,最不受歡迎的大學生,因為與企業文化相悖,也與校園文化相離。文化塑造人,那些受歡迎的大學生,應該是能共同融入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中的群體。
高校是大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企業是大學生建功立業的平臺。兩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密切相聯,共同扮演著大學生教育、成長、成才的舞臺,共同承擔著服務社會發展的職責。由此看來,最不受歡迎的大學生問題,還需高校和企業共同來解決。
文/鄭祥
(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