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窗戶、跳進圍墻,沖進“立法院”和“行政院”翻抽屜、扔文件,臺灣大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學運”眼看著升格為推翻現有秩序的“革命”。學運,可以;革命,也可以;反服貿,更可以。問題是:已經造成無政府的“學運”持續了一周,卻沒有說明這場運動的目的“反服貿”到底反的是哪條哪款?哪部分內容傷害了臺灣?
如果這個問題答不出來,難免令人推測:只是因為服貿是兩岸的,所以就反;因為服貿是馬英九團隊布局臺灣經濟的重要決策,所以就反。
逢中就反,逢馬就反,這是政黨斗爭的老戲碼,是民進黨斗爭國民黨的手段。天生擁有熱情單純理想主義色彩的“學運”以政黨斗爭的模式進行,是學生中了“立法院”扯頭發、罵臟話的毒?還是“立法院”內的政治斗爭拉上“學運”做了炮灰?“學運”一旦被操縱為爭權逐利的武器,“學運”這個詞就被毀大了。
沒說清楚反對什么的反對運動,毀掉了學運,毀掉了民主。不是轟走了民意代表自己就能代表民意,更不是沖進了行政機關自己就握有“退回服貿”的權力,如果照此辦理,沖進法院、外事機構、領導人辦公室,我反對所以我就占領,我“學運”所以我就有理,社會陷入無政府狀態,除了收獲幾個“學運領袖”,臺灣贏得了什么?
如果不知道反服貿反什么,反的只是協議的“黑箱”,由各主管部門100多人組成的談判隊伍、經過幾十輪談判后簽訂、在立法機構多數通過的協議是“黑箱”,那么以后臺灣對外簽協議,怎么簽才算不黑?2300萬人每人簽名嗎?那可真的是“臺灣奇跡”,“全世界都會看”。
如果反的是國民黨,或者是馬英九,那就理直氣壯組成“綠家軍”,拿“服貿”和“學運”做掩體,不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