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鋼鐵陷負債危機 海歸少帥或要甩掉包袱
有業內人士認為,公司被收購可能性不大,將面臨淘汰危機
近期,海鑫鋼鐵可謂被推到了行業內的風口浪尖,作為山西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海鑫鋼鐵被曝出公司逾期的貸款規模大概30億左右,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海鑫鋼鐵資金鏈斷裂,深陷債務危機,風險敞口據說甚至已達150億元到200億元。
江河日下風光不再
聯合金屬網2011年對全國民營鋼鐵企業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李海倉時代,海鑫鋼鐵資產總額達40.36億元,凈利潤4.13億元,在國內民營鋼企中排名前列;2004年海鑫鋼鐵還曾以納稅22756萬元位列中國私營企業納稅百強榜榜首;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70.14億元,凈利潤2.13億元。
難怪有業內人士稱海鑫本來有希望成為沙鋼,坐上中國民營鋼廠的第一把交椅。可就在2006年之后,海鑫鋼鐵就每況愈下。
從海鑫鋼鐵2009年前三季度的生產經營情況顯示,報告期內海鑫鋼鐵累計生產鐵196.35萬噸,同比減少24.30%;生產鋼179.91萬噸,同比減少26.22%;生產鋼材152.87萬噸,同比增加了8.43%。同期海鑫鋼鐵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9.48億元,同比下降40.03%;完成工業增加值9.43億元,同比下降61.58%;實現銷售收入57.23億元,同比下降41.72%。
有業內人士透露,海鑫鋼鐵的六座高爐中,有兩座為1000立方米、四座為600立方米,目前僅剩一座600立方米高爐在生產,相當于停產70%。對于鋼廠而言,高爐關閉是下策,成本頗高,一鋼廠老板透露,一座高爐的關閉需耗費上千萬元的成本,據記者了解,海鑫的年產量實際只有300萬噸,在國內鋼廠已排不進前30。
少帥“移情別戀”
而作為海鑫鋼鐵的“少帥”的李兆會,業內給他的評價一致認為是“不愛實業愛投資”。甚至被媒體指責為“敗家子”。
海歸派的李兆會與父親李海倉確實不同,不僅很少和政府打交道,而且海鑫鋼鐵與當地企業的關系也大不如前。記者發現2005年之前,海鑫與山西三維、山西關鋁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都關系密切,簽訂了互保協議,為對方的融資提供擔保,但2005年之后就幾乎沒有了這種合作。
可事實上,李兆會對海鑫鋼鐵的冷淡,卻并不代表他對其他商業機會也漠不關心,相反他在繼承家業后,進行了大量的資本市場運作和金融投資,并且至今為止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收益。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局外人看到的是他敗家,但是深層次原因和實際情況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海鑫鋼鐵董事長李兆會2003年22歲時接班,后醉心于財務投資,逐漸脫離鋼鐵主業,將海鑫鋼鐵變成了融資平臺。該公司主要通過海鑫實業及其子公司上海海博鑫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海博鑫惠),進行股權投資。
工商資料顯示,李兆會持有聞喜惠天實業有限公司90%的股權,聞喜惠天持有海鑫鋼鐵89.3%的股權。據民生銀行股權改革分置說明書顯示,海鑫鋼鐵控股海鑫實業90.93%,海鑫實業持有海博鑫惠89%股權。
對于李兆會對海鑫的態度,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認為,“對于李兆會來說,甩開海鑫鋼鐵板塊,也許是甩掉一個沉重的包袱。”
結局:收購or淘汰
可是,李“少帥”真的要放棄海鑫鋼鐵了嗎?如果放棄,這攤子又有誰來收呢?
如今面對這個局面,海鑫面臨收購的可能性很大,對此張琳表示,“目前看買家有可能是太原鋼鐵和首鋼集團,但是可能性其實不大,其實太鋼一直不愿意收購,因為太鋼主要產品是不銹鋼。當初太鋼要收購海鑫鋼鐵,是因為08年金融危機之后,想同時發展不銹鋼和碳鋼,兩條腿走路,而現在似乎沒這個必要。而且各級地方利益不一致,太鋼也會考慮到并購成本。加上海鑫是民營鋼企,整合起來不容易。”
至于首鋼集團是否會加入收購行列,張琳認為,“首鋼當初想在山西地區拓展自己的長材業務,可是后來首鋼收購長治鋼鐵后,也已經聲明不會一下子收購那么多小企業。”
對于海鑫方面的態度,張琳認為海鑫其實也不心甘情愿被收購,“海鑫鋼鐵其實是不滿意并購方案,而且當地政府(運城市聞喜縣)更不同意。因為海鑫每年的納稅額占整個聞喜縣的60%以上,如果海鑫被太鋼并購,將給當地政府稅收造成一定影響。”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海鑫鋼鐵的資產是否通過一些不合規不合法的手段轉移出去無從得知,盡管李兆會是海鑫鋼鐵大股東,但是海鑫負債如果要清算的話,是對海鑫獨有的資產進行清算,從法律上說不是由大股東來承擔無限責任的,也就是說,不是說大股東有錢就可以隨意把窟窿補上。”
可是海鑫鋼鐵也有令人詬病的地方,據了解,海鑫鋼鐵的環保一直不達標。自2006年以來,海鑫鋼鐵多次被國家環保部、山西省環保廳等部門通報批評或督辦整改違規項目。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為了壓縮成本,民營鋼廠往往不注重防污減排,造成環境污染嚴重。
一位行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海鑫鋼鐵趕上了鋼鐵產能過剩結構調整期,而淘汰一些鋼企是必然的。”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