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學校送手機是“無利不起早”學校送手機是“無利不起早”
來源: 紅網 作者:朱少華 時間:2014-03-27 17:05
存話費、送手機、贈服務。這樣的事大家都聽說過,也有很多人參加過,但不管存多少花費,送什么樣的手機和服務,活動有多優惠,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消費者自愿。但是在云南省宣威市的阿都鄉有些人在這樣的活動面前卻并不能如己所愿。(3月24日《焦點訪談》)
在這個鄉的部分中小學,不管家里經濟情況如何,更不管學生和家長的實際意愿,統統都要參加這個“預存話費500元送手機”的活動?!八褪謾C”的旗號更光明堂皇,在這個平臺上,老師可以發作業本給學生家長;學生可以打親情電話給家長;學生進出校門自動發短信給學生家長。一句話,開展這項活動都是為了學生和家長。
既然都是為了學生和家長,人們都應該感恩戴德才是。但是在這里人們不僅一點也感覺不出來“恩情”,反而煩惱不已甚至是怨聲載道。關鍵就是人們實在承受不起這種“好心”。這里地處邊遠山區,是云南省20個邊遠特困鄉之一。手機費用對許多成年人來說都可能是個無底洞,對這群十歲左右的孩子意味著什么可想而知,而且活動規定,兩年之內手機每個月要保底消費50塊錢,如果每個月消費達不到這個數預存的話費也不退。下面有保底,上面卻沒提封頂。這到底是為了孩子和家長,還是處心積慮的給他們挖好了陷阱?
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學校都沒有替社會經營單位充當商品促銷員的理由。但是我們看到這里的學校向學生推銷起手機來可謂煞費苦心。強行規定學生購買又怕觸及國家政策紅線,讓學生完全自覺自愿肯定達不到理想的銷售額。于是就采取了對學生摧殘和折磨的辦法,老師逼孩子,孩子鬧家長。最終絕大部分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只好“被自愿”了。
但是,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存話費、送手機、贈服務,是電信和移動經常開展的一種活動,雖然是“送手機”,但這里面蘊含的利潤空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同時,不管是按照國家政策還是地方規定,此舉都是在“嚴禁”和“不準”之列的。這里的教育部門和學校何以有這么大的勇氣和信心公然違背這些政策和規定?是因為什么讓他們和手機經銷商形成這么鐵的合作關系?學校在斂財的同時更為孩子們挖好了大大的“陷阱”,“師道尊嚴”墮落到如此地步,怎一個痛心了得?
文/朱少華
(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