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公考熱不能止于降溫,還要退燒公考熱不能止于降溫,還要退燒
來源: 紅網 作者:葛亞夫 時間:2014-03-27 17:10
2014年地方公務員考試正陸續進行。今年各地考試報名火爆情況不如以前,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招錄和報考人數雙下降,浙江等地更是創下近年新低。專家指出,隨著政府簡政放權和公務員身上特權光環的剝離,公考熱降溫或成為趨勢。(3月25日中國新聞網)
公考被譽為國考,熱度曾一路攀升,“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孰料,轉眼河東轉河西,今年公考熱度就已不再。專家聯系“八項規定”后公務員特權光環變淡、灰色收入和隱性福利減少的情況,說明“金飯碗”已失去吸引力,并欣然得出公考熱降溫或成趨勢的結論。誠然,“公考降溫”的確是回歸理性的好事,但是否真能如愿,卻不能斷然定論。
此次報考人數的下降,是在招錄人數的下降前提下實現的,因此,并不能以此衡量“公考熱”的溫度。報考者是少了,但招錄的人也少了,如若比較報招比例,是升是降,還真不好說。然而,不管怎樣,招錄和報考人數的雙下降,也無異于一場“降溫”:一方面,政府在轉變職能、精簡機構;另一方面,年輕人不再視“公考”如歸,以身相許。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說,“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這是經濟學角度,但對于年輕人,他們的考慮更物質、更現實。據調查,對于報考公務員的原因,82.5%的人認為“福利待遇好”,69.8%的人認為“工作輕松穩定”,其次是“有社會地位”,將公務員當做“職業理想”的只有33.9%。公考熱的根源正在這里。它不止是人才的浪費,還是價值觀扭曲的“溫度計”。
因此,公考熱絕不能滿足于降溫,還要給予退燒,防止再發燒。一方面,引導年輕人端正就業理念,不盲目、不盲從,明確職業規劃和人生抱負,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奮斗。另一方面,正確認識公務員,這是榮耀也是擔當,絕非發財致富、炫耀門楣的捷徑。這兩副“退燒藥”,僅靠老師或家長說教不行,強行灌輸也不行,還是要看政府和公務員的率先示范。
隨著行政體制改革推進、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力度加大,公務員的附帶特權光環成了“金箍”,灰色收入和隱性福利減少,他們也開始叫苦、叫窮。“老虎”“蒼蠅”不斷被抓,也從反面印證了“公務員不好當”。既然如此,還不如發揮自己的特長,干自己喜歡的事。
公考熱不能止于降溫,還要退燒。這不只是幫助年輕人正確認識公務員,端正態度,轉變觀念;更是幫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文/葛亞夫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