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航事件,后續能做的是繼續搜索殘骸、向馬方繼續交涉索取相關信息和料理后事,從遇難者家屬、社會輿論到政府,都應做到有理有利有節。
10多天來,馬航MH370航班154名同胞、239名機上人員的命運始終緊抓著全國人民的心。然而,時至今日,無論我們如何悲慟,無論情節有多少不清楚,飛機失事的悲劇已經是既成事實,能做的是繼續搜索殘骸、向馬方繼續交涉索取相關信息和料理后事。在這個過程中,從遇難者家屬、社會輿論到政府,都應做到有理有利有節。
不可否認,馬來西亞政府在處理此次危機中的表現拙劣,令許多人大跌眼鏡;但我們也需要理解,這或許是整個亞洲民航史上最離奇、最重大的客機失聯事件,遭遇這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時,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馬來西亞政府一時表現得手足無措,動輒得咎,確有可以理解之處。
馬來西亞和其它相關國家確實有些信息和證據沒有公開,但由于搜救飛機的許多證據涉及一國軍事能力和國防機密,要求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公布所有這些要害信息,尤其是向公眾公開,是不合適也辦不到的。現實的做法是通過政府間渠道,以承諾不向公眾及第三國泄露為條件,最大限度地獲得敏感信息。我們要相信我國政府會盡力維護本國國民的權益,也沒有理由認為政府會在這種事情上不盡力。
在這場離奇的事件中,任何可能都不能排除,但我們的輿論不應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指責馬方故意隱瞞信息等等,也不宜鼓勵乘客家屬這樣做。如果這樣做了而且言行比較激烈,但最后獲得證據表明馬方并無主觀錯誤,中國乘客在國際航空界將獲得怎樣的名聲?航空公司又會采取怎樣的對策? 搞得不好,完全可能出現中國乘客乘坐外國航空公司航班都要額外簽署免責協議的局面。倘若到了這種地步,為了避免在市場競爭中陷入先天劣勢,恐怕內資航空公司也不得不跟進。這樣的局面,我想不會是具備正常理智的中國人、包括失聯客機乘客家屬所樂見。 不管是通過政府途徑交涉,還是民間訴訟,我們還是要用證據說話,按法律行事,不要采取攻擊性的非理性行為。
近日,有一些民間輿論呼吁全面抵制馬來、抨擊馬在華發展的明星藝人,這種趨勢令人堪憂。事實上,面對馬航失聯客機悲劇,馬來西亞社會并沒有推卸責任,他們整個社會為此表現出了應有的悲哀和恥辱觀,他們的國民、媒體、學者公開批評本國政府在處理此事中的混亂失當;他們的輿論沒有聲稱那只是個別人的所為,不能代表馬來西亞國家和馬來西亞國民;他們沒有反罵外界的抨擊、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民間對馬來西亞的抨擊和抵制行動應該講些分寸,避免傷害占大多數的無辜馬來西亞人。何況在這個國家的2833萬人口中(馬統計局2010年數據),有24.6%是我們血濃于水的骨肉同胞,是在海外奮斗保存中華文化、建立了海外唯一從幼兒園到大學全套華文教育體系的炎黃子孫,我們是否也該顧及到他們呢?
失聯飛機乘客家屬的痛苦,我們全國人民感同身受;我們可以理解、包容當事家屬的感情宣泄,只要不違反社會規范;但希望有話語權力者弘揚理性、自律和守法,而不是煽動制造非理性,不要把踐踏法律、道德當作要維護的權利。
(梅新育,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