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紅色娘子軍。(翻拍)
海口網4月20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延鵬)“瓊崖武裝斗爭史上有一支特別的婦女武裝隊伍,在海內外被譽為紅色娘子軍。她們是海南婦女的驕傲,是中華婦女的光榮,是婦女解放運動中一面燦爛的旗幟。”隨著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的離世,再次喚起人們對這支在艱難歲月中成立的女子軍連的回憶。
1931年5月1日,樂會四區(今天的瓊海市陽江鎮老區村內園村小組)紅軍操場旁的鳳凰樹上,鮮艷紅翠的花像綢緞一樣掛在樹枝上,操場上人山人海,格外熱鬧。當天上午9時,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首任連長龐瓊花從團長王天宇手中接過連旗,標志著這支在瓊崖大地譜寫一曲光輝革命史的特別連隊———紅色娘子軍從此誕生。
昔日的紅色娘子軍營地所在地。
瓊海市陽江鎮紅色村委會中心村紅色娘子軍操練場舊址上的老房。
女子軍特務連采取三三建制,全連有3個排,每排有3個班,每班有10名戰士。連長為龐瓊花(后為馮增敏),指導員為王時香。全連103人,除了兩名年紀較大的庶務、挑夫和一名小號手是男性外,其余都是農村婦女。1932年春,特委決定將原女子軍特務連從樂會四區調往瓊東四區,在紅軍獨立師師部擔任警衛任務,歸紅一團建制;抽出一個排,吸收女青年擴編為女子軍特務連第二連,歸紅三團建制。
在女子軍特務連存在的500多天里,女戰士們先后參加了伏擊沙帽嶺、火燒文市炮樓、拔除陽江、蓬萊等地據點、文魁嶺保衛戰、馬鞍嶺阻擊戰等系列戰斗,立下赫赫戰功。1932年年底,由于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中失敗,女子軍一部分壯烈犧牲,一部分失散,連長、指導員等被捕入獄,女子軍第一、第二連先后解體。
?
瓊海市陽江鎮紅色村委會中心村紅色娘子軍操練場舊址。
今日后人譽為紅色娘子軍的正是當年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是一支世界少有,完全由女子組成,既能打主動戰又能打被動戰的戰斗女子軍連。正是這100多位窮苦的農村女孩子,為反抗封建壓迫和爭取男女平等,勇敢地拿起了槍,創下中國革命和婦女解放運動中一段充滿傳奇的篇章。
198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紅色娘子軍紀念雕像題寫像名。
紅色娘子軍成立舊址前的紅色娘子軍名錄。
瓊海市陽江鎮老區村委會內園村小組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場地舊址。
?
?
?
相關連接
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戰士盧業香遺體告別20日上午舉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