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受益《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公布,銀行股集體上演了一次振奮人心地大漲,而上周末優先股再度傳出利好,有望激活銀行股的第二波反彈行情。具體來看,近日,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微博]聯合發布了《關于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規定了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的申請條件和發行程序,進一步明確了優先股作為商業銀行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的合格標準。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指導意見》是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最后一個政策條件,預計相關滿足條件的銀行很快便會啟動發行優先股,而反應到二級市場上也有望再度掀起一波熱捧銀行股的熱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導意見》中,確定了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的準入條件,即商業銀行應符合國務院、證監會的相關規定及銀監會關于募集資本補充工具的條件,且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銀監會的審慎監管要求。
根據銀監會2012年12月7日發布的關于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安排相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到2018年年底,系統性重要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需要分別達到9.5%,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分別達到8.5%。在上證50指數的10只銀行股中,據2013年年報披露顯示,截至去年年末,3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中,僅農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略低于標準,為9.25%,除此之外,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10.57%以及9.76%,均滿足標準;另外除北京銀行未披露年報數據外,招商銀行(9.27%)、光大銀行[微博](9.11%)、民生銀行(8.72%)、興業銀行(8.68%)、浦發銀行(8.58%)等5家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均滿足標準,華夏銀行以8.03%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略低于標準。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正處于銀行資本管理過渡期,且上述數據為2013年年末數據,同時上市銀行還擁有二級市場融資、定向增發、發行次級債等多種渠道提升核心資本充足率。因此即便相關數據低于標準,亦不代表相關銀行失去搶先發行優先股的機會。
從發行進度來看,目前銀行業上市公司整體補充一級資本需求急迫,因此相關上市公司均快馬加鞭,積極備戰優先股試點。近期,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等3家銀行都已結束優先股競標流程,最終確定為其服務的投行,而首家優先股試點有望出自其中。另外,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也不甘落后,紛紛表示正在研究優先股發行方案。
對于板塊整體投資機會,長城證券表示,政策面前景格局已轉向有利于板塊的方向發展,各項支持銀行資本補充的政策措施將會在近期持續落地,鑒于實體經濟下行,融資成本持續高企的局面,監管層推進利率市場化的節奏可能也將調整,對于行業過度悲觀的預期也將得以修正,板塊已進入可投資區域,股價和估值有望穩定回升。
?
相關鏈接
兩部委發文明確銀行發行優先股路線圖
五大行獲準實施新資本協議 優先股漸行漸近
證監會發布四項措施避免優先股發行利益輸送
IPO開閘傳言屢次破滅:投行意冷 倒逼優先股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