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銀行主管購買200多萬元理財產品,到期兌現卻被告知理財委托系偽造,銀行拒付一分錢,海南市民文先生不得已將銀行告上法庭。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受限于專業知識,很多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及其風險認識并不夠,要避免上當受騙還需“熟讀兵法”。
閑錢理財哪知不翼而飛
事業小成,家有閑錢,常年在海南五指山市工作的文先生開始謀劃買些理財產品。據他介紹,自己經常在某國有銀行五指山支行辦理業務,并逐漸跟該行主管周某萍熟絡起來,2009年3月,在周某萍的推介下,他先是購買了35.8萬元的基金產品,而后又聽從她的建議,在2010年至2011年期間,先后八次購買了總計185萬元的金鑰匙本利豐理財產品。
文先生說,周某萍待人非常熱情,有幾次遇上排隊,她就主動建議把銀行卡和密碼暫交給她代辦,發現方便快捷,一來二往,文先生便大膽地把銀行卡和密碼交給周某萍,讓她代辦認購理財產品的相關手續。
“這些理財產品收益還行,收益在平均5%左右,反正比定期要高不少。”文先生說,每一筆理財產品到期后,他都會委托周某萍繼續購買新一筆理財產品,到2011年11月中下旬,所有基金和理財產品本息總額已達到2902737.70元。
因為工作要調動,文先生想贖回投資款,可周某萍卻不同意,“她說這種理財產品是購買金額越高,收益率越高,你的錢已經超過200萬,銀行可給予12%的收益率,自己覺得劃算就答應了。”文先生說,周某萍回收了之前的八張理財單,將全部本息2902737.70元轉成一份理財認購委托書。
2012年3月,該理財產品認購期滿,文先生給周某萍打電話詢問是否能贖回。對方卻說,因為沒有及時將款轉出,系統已自動轉入下一輪認購。考慮到錢在銀行,文先生也比較放心,直到2013年5月,急需用錢的他找到銀行取錢時,對方卻稱周某萍出具的理財認購委托書是偽造的,理財賬戶中根本就沒有錢。
各執一詞事件陷入“羅生門”
“白紙黑字加公章,怎么可能是假的呢?”文先生說,他隨即跟周某萍和該銀行主管領導反映情況。2013年6月17日,該行主管領導主動找到文先生要求解決問題,周某萍當著領導的面承認收了錢,但沒有存入銀行賬戶,而是自己拿去花完了。銀行方面認為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建議由周某萍立下欠條分期還清挪用的理財款,銀行則收回理財產品委托書,但文先生以周某萍是職務犯罪,銀行方面應當承擔責任為由,拒絕了這一方案。
正在雙方協商解決問題時,2013年6月27日,周某萍主動找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周某萍在警方問詢中說,從2009年認識文先生以來,自己就經常幫他辦理存款、取款、轉賬等業務,文先生還把卡跟密碼交給自己保管,并稱如果有需要可以直接用卡里的錢。此后,自己先后取用了文先生的30多萬元。但到了2011年10月份的時候,文先生突然要讓把用他的錢補上,因為沒錢還給他,到了11月份,文先生就以向銀行領導反映為由,威脅自己偽造銀行理財單據,迫于無奈,才按文先生的要求辦理理財委托書,實際上文先生并沒有用290多萬元買銀行理財產品。
而銀行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因為理財產品認購/申購委托書是周某萍偽造的,主要用于解決他們私人之間財產糾紛,不具法律效力,且銀行查詢的記錄顯示,文先生的提供的賬號所有的存款金額累加起來也沒有達到他主張的那么多理財金額,因此判斷此事與銀行無關。
業內人士:理財需“熟讀兵法”
為了討回公道,文先生已經向法院遞交訴狀,到底誰是誰非,法院將給出公平審判。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成為人們青睞的投資渠道之一,但受限于專業知識,很多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及其風險認識不夠,務必要記住以下三點。
第一,和銀行做交易,而非和銀行員工交易。國有銀行值得信賴,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銀行員工都值得信賴。你和銀行做交易,并不是和銀行員工做交易。一旦發現銀行員工有越權、異于尋常的舉動,一定要有所警惕,特別是不要輕易聽信銷售人員的收益承諾。因為,無論是什么級別的銀行員工,向你口頭承諾保本都是無效的。
第二,關注自身的經濟實力、風險承受能力。銀行理財產品常常購買起點較高,至少為5萬元以上,這就要求投資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應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根據財產情況、投資經歷及風險偏好等確定自身的風險等級。只有風險評級等于或低于其風險承受能力評級的理財產品才可以購買。而在購買理財產品前,務必全面了解產品特點并充分理解《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等銷售文件中的具體條款及事項。
第三,不要輕易向銀行露富。越是富有的客戶,銀行從他身上可能獲取的利益也越高。在利益的驅使下,個別銀行工作人員可能會鋌而走險,向客戶介紹能讓自己提成高的產品,或者別的不正規金融機構的產品,甚至通過不合法手段騙取客戶利益。
?
?
相關鏈接:
理財案例:投資小商鋪需謹慎 資本夠厚才出手
市民290多萬元理財金不翼而飛 告五指山市農行索賠
互聯網理財產品本周扎堆上線 京東推理財產品
零花錢都去哪兒了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理財觀
銀監會定調今年理財監管八重點 轉型事業部嚴防飛單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