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最新的調查結果看,日本企業認為在海外投資最有潛力的國家中,中國第一次從首位下滑到第四位,印度尼西亞第一次上升到首位。”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從事企業投資調查工作的課長阿由葉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JBIC屬于日本政策性銀行,是日本政府對外實施ODA(政府開發援助)的主要執行機構之一,該銀行20余年來一直用一套相同的問題向日企提問,并根據企業回答梳理出日企投資的最新動態,其年度調查報告往往被業內視為觀察日企海外投資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日本政府制定對外經濟政策的有益參考。
????????最新調查報告完成后,阿由葉和《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有過一次長談:2013年以后,日本制造業對中國的投資已經跨過峰值,20余年來日企在中國生產,再出口海外銷售的對華投資模式已經發生了重要轉變。
????????投資高潮過去,并不意味著退出開始
????????“這些年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超過了日本企業原本的預計范圍。中國已經不是勞動力豐富、廉價的國家了。”阿由葉對《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說,調查結果顯示,未將中國定為首選投資國的日本企業,考慮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及勞動力難以確保(41.2%)、與其他公司競爭的激化(20.6%)、中國經濟的減速(26.0%)、中日兩國政治關系走向(12.2%)。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調查的日本企業中,77.9%的企業已經在中國有一家以上的工廠,而在華東、華南各有一家工廠的企業同樣不少。事實上,日本能來中國投資的企業大多都已經來了,因此對華新增投資的空間正在逐漸減小。
????????“東芝從1972年來中國開設辦事處,到現在40多年過去了,東芝在中國已經有84家企業,在華營收規模達到770億人民幣。”東芝常務董事、駐中國總代表桐山輝夫對《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說。日立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在過去的20多年里,東芝、日立這樣的日本企業把很多投資項目都已經轉移到中國,因此未來新增投資增長不會很快。
????????日企對華投資高潮已經過去,并不意味著退出開始。阿由葉說:“我們調查的企業中,只有3.5%的企業會縮小在中國的業務,或者從中國撤資。”阿由葉進一步解釋說,所謂“縮小在中國的業務”,參與調查的日本企業說,近期調整、整合在華業務過程中,計劃把分散在中國不同地方的工廠集中到一起,從數字上看是縮小了在華業務的項目數量,但投資規模并沒有太大變化,至于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而最終從中國撤資的日企數量,在整個調查中不足1%。
????????日前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致力于促進貿易和投資的日本政府機構)一位官員前往廣東等地調研,發現一些日企確實已開始從中國向東南亞轉移,“主要是一些服裝企業。”這位官員對《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表示,同時許多中國服裝業也開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日本企業的變化比中國企業要慢。”
????????阿由葉表示,參與調查的日本在華企業中,“52.7%的企業表示會在中國維持經營現狀,而43.6%的企業仍然準備強化或者擴大在華業務。”中國可能不是最具投資潛力的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減少在中國的業務規模。
????????日企在華投資為“靠近市場”
????????“強化或者擴大在華業務”的日本企業,看重的是中國的市場規模和消費能力,本地生產、本地銷售,這與20余年來日企在中國生產,再出口海外銷售的對華投資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三菱樹脂聚酯膜有限公司去年7月新投產了一條生產線,生產的產品是供液晶電視、電腦顯示屏及手機屏上使用的薄膜。“我們的母公司——三菱化學控股公司,在全球各地已經有多家類似的生產工廠,之所以擴大我們的生產規模,是因為我們靠近市場,客戶那里有了技術改進,我們可以及時調整,做出配合,比較有優勢。”該公司總經理志波博幸說。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液晶市場在東亞。”志波博幸說,“我們在蘇州設廠,正是因為中國在逐步成為世界上主要液晶電視、電腦顯示屏及手機的生產基地。這些電子產品少不了聚酯膜,只要中國液晶產品的需求增多,聚酯膜企業自然會選擇在中國投資建廠。”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在日本很多城市采訪時發現,日本工人經過比較系統的職業訓練,流動性小、廢品率低,雖然工資比中國高,但核算下來,日本企業實際的工資支出并不算高。同時,在日本處理和政府關系也相對簡單。
????????但唯一不同的是,中國更靠近市場,“我們可以做到下游企業用多少,我們生產多少,實現零庫存。” 志波博幸說。如果在日本生產再將產品出口到中國,顯然不能滿足中國市場上企業的快速需求變化。
????????汽車依然是重要投資領域
????????日企為靠近市場而在華追加投資,汽車產業尤甚。10余年前,《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采訪豐田在華高管時,問及今后豐田在中國賣出多少車才算成功,該高管不假思索地說:“5萬輛,10%的市場占有率。”
????????今年2月,記者再次采訪該豐田在華高管時,這一數字已改成“110萬輛,5%的市場占有率”了。
????????今年4月,三菱化學(中國)商貿有限公司將一臺概念車從橫濱運到上海,在公司大廳里開設了常年展。該公司董事長尾首貴士對《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說,“今后中國汽車總銷量會維持在2000萬輛以上,而且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公司會在汽車零部件方面,加大在中國的生產與銷售。”
????????專家指出,今后較長一段時間,日企在汽車方面可能有較大的進取空間,在其他領域,如液晶產品使用的薄膜等,發展的空間也會相當大。如今,日企已經走過家電的繁榮階段,開始在汽車領域發揮其技術、品牌優勢。
????????“日本有過環境問題十分嚴重的時期,但日本走了過來,在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方面,日本會與中國有很好的合作機會。”日本經產省駐北京的官員田中英治說。目前他正在積極推進中日兩國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
?
相關鏈接:
三日企4月在華銷量增幅明顯 同比增長達10%以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