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網站昨天關于青島港調查貿易融資騙貸、中止鋁和銅的出港的報道引發了業內的大量關注。我們注意到今日青島港做出了回應。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
已經關注到媒體報道提及的融資騙貸的專項檢查,并表示“騙貸的事可能是有,這屬于貿易商的事情,如果調查也是集團層面或者司法部門參與,正在調查中”。
青島港方面對本報記者說,目前掌握的消息是,包括銅鋁在內的大宗貨物的運轉都一切正常。但對于具體是哪一家貿易商涉事,并無回應。
由于披露信息的有限,關于青島港調查問題的各種傳言也甚囂塵上。最早報道青島港調查消息的英國《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今日跟進報道稱:市場關于調查涉及的貨物價值的傳言已從2.5億美元上升至10億美元以上。
關于青島港調查的報道之所以廣受關注有多個原因:
首先,青島港是我國第三大外貿口岸,該港口歷來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樞紐及全球大宗商品貿易的關鍵港口之一,巨量的商品材料會通過青島港口倉庫,包括鐵礦石、銅和鋁等。
其次,大宗商品融資已成為中國影子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報道中所稱的調查屬實且證實存在大量的倉單欺詐行為,那將導致出現一系列信貸緊縮與違約的連鎖反應。此前以銅、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庫存為抵押品進行融資成為了國內許多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的主要渠道。如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道,高盛曾為此專門發布題為“銅融資時代的終結是中國的雷曼時刻?”的報告來分析其嚴重性。
高盛研究稱:
中國的商品融資規模高達1600億美元,約占中國短期外債總額的31%。黃金、銅和鐵礦石是被使用最多的融資抵押品,其他還包括大豆、棕櫚油、橡膠、鎳、鋅和鋁。
盡管在上個月智力舉辦的CESCO/CRU礦業峰會上,大佬們都對外表示并不擔心中國銅融資。但路透的報道稱在會議期間的私下交談中,業內仍然存在不安。
而高盛分析師Max Layton在會議期間更是讓人震驚的表示:流入中國的熱錢絕大部分受商品融資和黑市活動所驅動,而這些熱錢占到了去年中國貨幣供給增量的1/3。
對于青島港的調查,路透的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銀行對于在青島的敞口很憂慮。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港口,確保其(融資交易)所針對的倉單貨物真實存在。”
Quartz的報道稱,如果青島港調查造成的影響擴散,調查可能使得那些本已出售商品業務的西方銀行完全退出這一領域。
?
相關鏈接
國務院: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發改委:盡早組建鐵路發展基金 力推鐵路投融資改革
海南首個新型農村社區:村口是三甲醫院 村民融資建商鋪
外資機構唱空 房企境外融資成本上升
國務院:今年將推地方政府債務與融資平臺剝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