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賬戶管理費“沒商量”
悄無聲息“吸”走賬戶余額,錢在銀行越存越少
北京豐臺區豐益橋居民張大媽最近遇到了一件窩火的事。去年底老伴胃病發作,張大媽在醫院聽說用銀行卡可以在機器上自助掛號,便去建設銀行開通了一張銀行卡,并存入了300元。
前些日子,老伴想去醫院復查胃病,張大媽趕到醫院掛號,搶到特需號后卻怎么也支付不成功。幾經折騰才發現,卡里只剩297元了,不夠支付300元的掛號費用。到銀行一問才知道,張大媽的卡因為活期存款不足500元,被扣掉了3元的小額賬戶管理費。
“雖然只是3元錢,可辦卡的時候沒告訴我有這筆費用啊,銀行隨便扣費不說,還不通知我,一到關鍵時候就耽誤事。”張大媽抱怨道。
銀行工作人員解釋,小額賬戶管理費是根據賬戶存款情況系統自動扣除的,辦卡時并不知道會不會有這筆費用,而賬戶發生扣費時,系統并不會告知用戶,除非客戶定制了短信通知服務,但這種服務還要收取每月2元的費用。
小額賬戶管理費是近年來很多商業銀行新增的一個收費項目,它打破了傳統觀念里“錢越存越多”的認識,一些余額較少的賬戶出現一段時間不用就被清零的狀況,甚至會被暫停服務。
記者了解到,目前商業銀行征收小額賬戶管理費的情況各不相同,以北京地區為例,工商銀行對日均活期存款不足300元的賬戶征收3元/季度的管理費,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則是日均不足500元,收取3元/季,招商銀行規定日均資產不足1萬元,都要收取每月1元的管理費,興業銀行也對300元以下小額賬戶收取管理費。
相對于個人賬戶,企業賬戶的小額管理費更普遍,如工商銀行對日均存款額不足50萬元的企業賬戶,每季度收取90元,交通銀行對日均1萬元以下的企業賬戶,每季度收取60元,這對一些小微企業也是一筆負擔。
據悉,近期銀監會已聯合發改委發布商業銀行服務收費新規,自今年8月1日起有條件免收個人客戶賬戶管理費,但記者咨詢的多家銀行均表示,執行這項規定需要客戶自己到銀行申請,銀行核實清楚后,只能提供一個免費賬戶。
“現在買水買電、發工資、醫院掛號都要通過銀行,銀行服務已經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公共服務之一,銀行本身是具有一定壟斷地位的企業,對于這種涉及民生的基本服務收費,應該通過聽證會等形式確定,決不能由銀行自己說了算。”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
理財產品“隱形收費”
突出宣傳高收益率,對風險和收費卻刻意不提
時下,銀行理財產品成為老百姓重要的投資品,截至2013年末,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余額9.5萬億元,同比增長41.8%。然而,理財產品大熱的背后,是銀行眾多“隱形收費”暗藏其中,很多消費者對此卻一無所知。
記者在北京朝陽區一家銀行營業廳隨機采訪了幾位前來咨詢理財產品的消費者,他們均表示對銀行收取的理財產品費用不知情。在銀行柜臺上,醒目地張貼著幾款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對于銀行收費和產品風險,卻只字未提。
翻閱幾款理財產品的說明書發現,這些理財產品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托管費,一款預期收益率6.02%的理財產品,扣除費用后,實際收益率只有5.6%,而且這筆收費是旱澇保收的,無論客戶最終收益率如何,銀行都可收取這筆費用。
而隨著理財產品銷售的火爆,銀行收費也是水漲船高。以廣發銀行“薪滿益足”系列理財產品為例,其銷售手續費率此前一直是0.1%,去年7月上調為0.2%,之后繼續上調到0.3%,現已躍升至0.45%。記者查詢其官網,卻找不到詳細的說明書,只有投資起點、預期收益率等情況介紹,收費情況并不在產品公開信息里。
此外,大多數銀行在理財產品合同中都會約定,在達到客戶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情況下,將超過部分的收益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收取。據知名財經網站同花順的統計,2013年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預期收益率的數量為24500款,占比53%,小于預期收益率的只有19款,占比0.04%,另有近47%的理財產品未披露實際收益率。理財產品獲得了多少超額收益?銀行從中拿走了多少投資管理費?外人無從得知。
“超額收益本質上是由投資人本金產生的投資收益,只有共同出資、共擔風險的投資人才能共享收益,銀行作為代管人,不具備享受超額收益的資格。”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理財產品的收費屬于市場定價的項目,但銀行也必須按規定收取合理的費用,不能既享受高額收益又不承擔風險。
免費項目越來越少
一張銀行卡收費超30項,本該是銀行應盡的責任卻讓消費者埋單
不僅如此,很多原本免費的銀行服務,也變成了收費項目。比如,很多銀行已經不再辦理活期存折,而是換成了銀行卡。隨之而來的,是賬戶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通知費、跨行查詢費等多項費用。
記者調查發現,銀行卡上綁定的收費項目越來越多,以交通銀行為例,一張借記卡在使用過程中,涉及的收費項目就有20項之多,包括常見的年費、卡片掛失費、跨行取款手續費等,如果是具備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收費項目則有23項。如果再加上一些銀行提供的短信通知費、理財咨詢費等增值服務收費,一張銀行卡附載的收費項目就高達30多項。
盡管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次發文要求銀行減少和規范收費,但不少客戶感慨:現在銀行收費給人的感覺是越減越多,免費的項目越來越少了!
劉俊海認為,銀行卡是銀行為了完成交易目的而提供的必要工具,銀行本身是從交易中獲利的;而像短信通知等服務,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銀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現在卻要讓消費者承擔費用,顯然不合理。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說,目前銀行內部考核機制比較單一,更多側重于收入和利潤的指標,對于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強調得不夠,銀行的基層機構員工收入都與利潤指標掛鉤,造成銀行收費沖動比較強烈,會千方百計收取各種費用。
針對銀行存在的各種不合理收費行為,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開展銀行業收費專項檢查,只收費不服務的堅決取消。
郭田勇認為,對于一些市場定價的銀行收費項目,除了監管部門加強必要管理外,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市場的競爭進行調節。沒有形成完全的市場競爭,是很多銀行敢于收取類似不合理費用的關鍵所在,這也凸顯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相關鏈接
海南首家24小時“夜市銀行”亮相三亞 方便群眾晚上取錢
隨身帶銀行卡被人盜刷19次 塑料片變能取現的卡
瑞士各銀行將向美稅務部門提供美客戶信息
銀行理財年中收益上浮 “寶寶”資金回流
央行喊話半個多月:銀行房貸收緊局面未明顯緩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