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紅利催生新一輪社會辦醫潮
隨著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深入推進,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詳細政策陸續出臺,東中西部地區各方資本競相并購或新建醫院正形成新一輪辦醫熱潮。不少醫藥投資者表示,醫療供需“剪刀差”和醫改釋放政策紅利,讓投資縣級醫院行情普遍看漲。他們期待,政府部門切實擔負起規則制定者與公益守護者的職能,進一步釋放社會資本辦醫活力。
社會資本“搶灘”加快醫院布局
作為心臟病專科民營醫院中的佼佼者,湖北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簡稱亞心醫院)近幾年來頻繁布局:2011年底收購新疆心腦血管病醫院,2011年2月托管武漢市第七醫院,未來兩年再興建一所心臟病專科醫院。亞心醫院總經理葉紅告訴半月談記者,亞心醫院擁有750張床位卻依舊病人爆滿,常規心臟病患者住院手術至少得提前3個月預約。與日俱增的醫療需求,讓醫院對擴大辦醫規模的前景信心十足。
亞心醫院的積極擴張,只是眼下社會資本辦醫熱潮中的縮影。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兩年來,藥品企業、醫療器械、金融基金等多領域資本,紛紛加快新建、收購、托管醫院步伐??偛课挥谏虾5膹托撬帢I,去年下半年兩個月內先后收購廣州南洋腫瘤醫院和佛山禪城區中心醫院兩家大型醫院。甘肅上市藥企獨一味,去年一口氣收購四川德陽美好明天醫院、邛崍福利醫院等5家民營醫院股權。
爭相布局投資醫院,“搶灘”醫療市場產業鏈最高點,成為當前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機構的主要特點。據北京市醫改辦介紹,2013年上半年全市新批準社會辦醫機構163家;湖北省衛計委統計顯示,全省2012年新批準建立的民營醫院為32家,2013年則達到130家。
社會辦醫資本觸角,也開始頻頻伸向縣級公立醫院。去年11月,國內知名上市藥企康美藥業與吉林梅河口市政府簽署協議,一口氣打包收購當地婦幼保健院、友誼醫院、中醫院三家縣級公立醫院。隸屬“國家隊”的華潤醫療,在已收購昆明市兒童醫院、廣州三九腦科醫院等5家公立醫院情況下,去年一直在洽談收購高州醫院。
華潤醫療CEO張海鵬表示,華潤最初的打算是買最好的醫院,但很快就發現想法不現實,遂將目光轉向二、三線城市里相對好的醫院。他說,公立醫院現在管理不合理、浪費的地方太多,通過華潤輸入“企業化、流程化、IT化、酒店化”管理模式,醫院利潤兩年內翻番輕而易舉。
山西省衛計委主任衛小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院長方鵬騫等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10年前民間資本辦醫“各地冒煙”,當下社會資本基層辦醫潮存在三大特點:辦醫主體從“農民辦醫”變成“資本辦醫”,專業化程度大幅提升;辦醫方式從以新建醫院為主變成新建與并購并重,投資辦醫效率顯著提高;醫院運營從短期逐利的“種草”模式轉向追求長期回報的“種樹”模式。資本搶灘辦醫,規模質量提升,新一輪辦醫潮無疑對我國總量不足的醫療衛生資源起到良好的補充作用。
醫改紅利形成社會資本辦醫“窗口期”
記者采訪了解到,社會資本辦醫積極性在近3年內顯著提高,除了國家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刺激因素,另一重要原因在于醫改尤其是公立醫院改革釋放紅利,為投資縣級醫院帶來重要機遇。
首先,醫改釋放就醫需求,拓寬辦醫盈利渠道。張海鵬表示,華潤醫療收購的醫院,目前都屬于非營利性醫院,這些醫院今后在藥品器械等集中采購供應鏈、IT服務、融資租賃、相關醫療教育培訓等方面都可獲得投資收益。
過去常被資本忽略的縣級醫院,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刺激下,也能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市場盈利空間。以鳳凰集團托管北京門頭溝區醫院為例,鳳凰集團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投入7500萬元托管門頭溝醫院,雖然每年支出管理費500萬元,但2012年藥品醫械供應鏈業務利潤就超過600萬元。
其次,“大病不出縣”倒逼基層地方政府放權。一些業內人士介紹,過去公立醫院被一些基層政府視為安排人事、看病保健的“后花園”,加上不愁銀行貸款,很少讓社會資金介入。然而,要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僅靠公立醫院力量難以做到,加上舉債建設被明令禁止,倒逼財政無力投入的區縣逐步對醫院放權,無形中擴寬社會資本并購、托管、新建縣級醫院的操作空間。
亞心醫院董事長謝俊明說,歸屬武昌區的武漢市第七醫院被托管前,醫院負債3000多萬元,絕大部分醫療設備失去使用價值,在醫院運行艱難和公立醫院改革高標準的雙重壓力下,武昌區政府主動上門找到亞心醫院,提出希望全面接管第七醫院。“現在越來越多基層政府前來,希望能與我們合作。”
第三,辦醫環境逐步優化帶來投資定心丸。地處貴州烏蒙高原的納雍縣新立醫院,是一家建院不到8年的民營非營利性醫院,醫院年門診量超過5萬人次,業務量遠超當地公立醫院。新立醫院院長黃文哲介紹說,隨著醫改深入推進,基層地區鼓勵社會資本辦醫認識逐漸統一。等級申報、員工職稱、醫保資質等傳統上只對公立醫院開放的辦醫壁壘正在逐漸消除,無疑給民營醫院投資者帶來信心。
湖北省衛計委副巡視員高忠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認為,支付方式調整、地方政府放權、辦醫壁壘漸消,構成當前社會資本踴躍投資辦醫的“催化劑”,有效豐富基層醫療市場供給,同時也倒逼公立醫院練內功、拼市場。
期待政府責任回歸,理順管理強化監管
參與公立醫院并購,搶占辦醫市場契機的同時,眾多醫院投資者、管理者向半月談記者反映,政府職能部門在引導社會資本辦醫過程中,不能繼續處于“越位”或“無為”狀態,而理順管理體制、健全監管機制、放寬多點執業則成為社會辦醫資本的普遍期盼。
——理順社會資本辦醫管理體制。不少業內人士介紹,當前營利性醫院與非營利醫院分別歸工商和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營利性醫院不動產無法抵押、區域衛生規劃不合理欠落實等管理體制問題,制約民營醫院發展壯大。山西華晉骨科醫院院長紀斌平、廣東佛山禪城醫院院長謝大志表示,衛生區域規劃預留“非公立醫院生存空間”不能成為空口號,社會資本投資醫院權利與義務對等更不能成為空愿景。應對職能部門建立剛性制度約束,保留社會資本辦醫空間,同時理順社會資本醫院主管部門和管理體系,方能為民營醫院運營“祛瘀活血”打牢基礎。
——完善社會資本辦醫全程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維持醫院公益性,既是主管部門職責,也是眾多民營醫院共同呼聲。中國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常務副會長趙淳說,政府對非營利性醫院財務審計不到位,一些投資方為實現盈利想盡辦法轉移資金,公益性難保障,容易給醫院正常運轉埋下“地雷”。湖北立新中醫院院長侯立新說,過去一些醫院“做大廣告、夸大病情、開大處方”式運營,給民營醫院貼上“假、騙、亂”標簽,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監管和懲戒,新一輪社會資本辦醫不能再重蹈“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慘痛覆轍。
——醫師多點執業盡快“靴子落地”。當前,非公立醫療機構過多地依靠從公立醫院挖人、雇人,因此醫師多點執業放開為行業整體盼望。謝俊明認為,多種因素使得社會辦醫人才隊伍依然呈現新招聘學生和退休員工兩頭大、年富力強力量中間小的“啞鈴型”結構,亟待醫生多點執業加快試點,幫助更多醫生邁出公立醫院大門,在民營醫院人才隊伍建設中發揮傳幫帶作用。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院長胡瀾表示,希望政府將醫師申請多點執業由審批制變成備案制,公立醫院不能設那么多主任崗位,離退休醫生更應該不受限制地多點執業。
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趙淳等業內人士認為,放權不意味著放手,政府對待非公立醫院的監管職能不能丟。面對這輪積極踴躍的社會資本辦醫潮,政府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尤為重要,即前期:督導公立醫院轉制公開透明,明確辦醫準入門檻,避免“撿到籃子都是菜”;中期:完善非營利性醫院財務審計和向公眾透明公開的剛性約束機制;后期:健全市場退出和“黑名單”制度,對欺詐等惡意違規者實行“零容忍”,進一步營造鼓勵良性競爭、嚴懲違規操作的辦醫市場環境。(記者李勁峰 楊一苗 李亞紅 劉翔霄 肖思思 王大千)
賬本中的醫改:縣級公立醫院告別“以藥養醫”之后
在我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中,取消藥品加成、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是實行醫藥分開的重要舉措。半月談記者通過對比分析陜西、山西、湖北等地三家試點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前后的財務賬本變化,從中發現這些醫院改革前后收入變化以及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困境。
從賬本看收入:向患者讓利后醫院負擔增加
將藥品價格提高一定比例向患者銷售,其中的收益是縣級公立醫院在實行醫藥分開前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陜西省鎮安縣醫院于2011年開始試點公立醫院改革,同年取消藥品加成,進行統一采購、統一價格和統一配送。半月談記者從這家醫院的賬本上看到,2011年至2013年,醫院的藥品銷售額分別為2163.7萬元、3130萬元和4542萬元,均超過醫院當年總收入的35%。以2013年為例,取消的15%藥品加成,讓醫院減少收入680余萬元。
鎮安縣醫院院長陳訓說:“藥品零差率銷售對患者來說確實得到了實惠,但我們醫院一年開支近1億元,在割讓這部分利益后收入明顯下降,日子越來越緊巴也是不爭的事實。”
位于中部地區的湖北省通城縣自2012年9月實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了藥品加成。通城縣人民醫院院長金凌應給記者看了醫院的賬本:實行藥品進購銷售零差價1年以來,醫院為患者直接讓利1100多萬元,但在財政補償一項,政府給醫院的投入只有60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彌補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收入的減少部分,各地均出臺配套政策增加醫院收入。一些地方由各級政府全額按比例分攤藥品零差率補償,一些地方則采取財政補償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相結合的辦法,在政府補償一定比例的同時,適度提高診查、護理、治療等費用。
山西省目前有83個縣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在建立破除以藥養醫補償機制方面,山西省政府出臺文件,對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其中財政補償60%,醫療價格調整40%。山西省清徐縣醫院2013年藥品銷售額為2900多萬元,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1年多來,醫院虧損了258萬元。清徐縣醫院院長康文娟說,取消藥品加成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制度設計與醫院實際運行哪怕只是略有差異,都會給醫院運營帶來深遠影響。
從賬本看投入:“雙管齊下”補不齊藥價缺口
記者對比賬本后發現,這些地方在藥品加成取消后,出臺的財政補償和價格調整的政策都難以補齊藥品收入減少的缺口。同時,一些藥品價格不降反升、部分低價藥難以尋覓,以及藥品回扣無法徹底根除等新問題產生,也使醫藥分開的改革效果打了折扣。
在一些西部欠發達地區,政府制定了由財政“取消多少補償多少”的政策,卻因為地方財力有限而難以落實。陜西省鎮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記者在縣醫院賬本上看到,陜西省財政廳以2011年2163.7萬元的藥品銷售作為基數,從當年至2013年每年應補償324萬元、470萬元、681.53萬元,但3年實際累計撥付僅為210萬元,還有1100多萬元藥品差補沒有到位。
山西省清徐縣在取消藥品加成后,采取“五升兩降”對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進行了調整,將診查費、治療費、護理費、手術費上調13%,床位費上調36%,醫用設備檢查費和檢驗費降低10%。其中藥品直接讓利患者340.1萬元,檢驗費和檢查費降低后讓利患者176.6萬元。但是診查、治療等費用的上調難以補上這部分讓利。
康文娟說,對于縣級醫院來說,服務費基數小,在收入中占比也很少。如3元的護理費上調13%只不過增加了幾角錢,床位費最高上調了36%,也只增加了3元多。但做CT、超聲等檢查項目費用下降10%,由于基數較大下降的實際金額就很多,加上檢查所需的試劑和耗材費用不斷上漲,醫院檢驗費的利潤空間已經微乎其微了。
山西省衛計委主任衛小春介紹,山西省除個別縣通過價格調整略有盈余外,90%的試點縣都產生資金缺口,對于這部分資金缺口,少數縣財政予以兜底性補償,大部分縣由醫院自行消化。如果長此以往,勢必影響醫院的正常運行和持續發展。
金凌應說,有的地方在進行藥品統一招標后,有的藥品價格不降反升,有的藥價仍有水分可擠,而個別藥品廠家對利潤低的中標藥停止生產,這些都是在這一輪醫改中出現的新問題。而藥品零加成使醫療機構雖然不再有追求藥品利潤的動力,但一些地方的個別醫生仍有憑借處方權收受回扣的現象,醫藥灰色利益鏈并未徹底切斷。
從賬本看政策:醫院發展需要新動力
如何真正把藥價降下來,既讓患者得到實惠,又讓醫院實現良性發展?一些縣級公立醫院的負責人認為,醫院的收入來源減少了藥品這一項,就需要尋求新的驅動力和平衡點。
首先,需以法律的形式把政府給公立醫院的基本投入固定下來,該是政府投入的要足額確保,同時采取分級承擔原則,中央、省、市和縣級財政分別按比例落實補償,保障公立醫院健康運行和發展。
其次,藥品價格的改革不僅要在醫院內部實現,更要走出醫院大門,擠壓流通環節水分、鼓勵藥品價格體系創新。其中基本藥物由國家定點定價補貼生產,廠院直接對接,完全取消流通環節,最大限度讓利患者。非基本藥物也由國家定價,藥品出廠價格公開透明,繼續減少流通環節,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價格。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原材料上漲、科研投入等費用,給予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
第三,科學測算醫療服務價格,讓醫生收入合法化和合理化。由發改委、衛計委、物價等部門通過綜合地區經濟水平、醫院綜合實力、醫生的服務質量與數量等因素后進行科學測算,在現有基礎上適度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同時參照各地物價上漲水平、醫?;鹬Ц赌芰Φ纫蛩亟⒑侠淼尼t療服務定期調整機制,使醫院收入結構里醫療服務價格的提高部分能夠補齊藥品收入減少部分。(記者楊一苗 李亞紅 劉翔霄 李勁峰 肖思思 王大千)
?
相關鏈接
中國明確2014年深化醫改目標 加快推動公立醫院改革
醫改專家:政府解決低價藥 應財政兜底賠本經營
醫改辦身份歸屬之爭關乎醫改 傳言稱將重回發改委
全國近半省級醫改辦未劃入衛計委 仍設在發改委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