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燕郊一所小學內,學生們中午放學。本報記者 趙迪攝
5月19日下午5點,河北燕郊開發區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實驗小學”)的放學號響了。六年級小學生楊宇新(化名)向旁邊推了推小木頭課桌,從座位上站起來,收拾好書包,在班級門口排隊,等待出校園。
他剛剛結束了一天的學習。由于座位沒有靠背,只覺得后背生疼,他用力往后挺了挺肩膀,又做了幾個擴胸。大約5點10分,楊宇新的班級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走出教學樓,放學回家。
大約半小時后,4400多名實驗小學學生全部有序離開校園。
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的機械性增長,燕郊每年新增小學適齡人口2000多人,相當于每年新建一所小學的規模,班級容量超額現象嚴重,很多班級超過80人,一些班級一度超過90人。這給燕郊當地的教育機構帶來沉重壓力:學校管理難度大,師資緊缺矛盾尖銳,素質教育、校本課程等難以有效開展。
80多人的體育課就是自由活動,打打鬧鬧,但那是最好的課了,其他時間只能待在座位上
楊宇新是燕郊當地“土著”,他居住地的劃片小學就是實驗小學,屬于燕郊的優質教育資源。
2008年,他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一個班有60多名同學,外地同學不算特別多。現在,他們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生,湖北、湖南、黑龍江、安徽等,“六年級一共9個班,我們班有80多人,外地同學占到全班人數的一半左右”。
學生人數急劇增加,使本身就不寬敞的教室顯得更加擁擠。
在實驗小學,記者看到,教室里課桌椅擺得密密麻麻。第一排同學的桌子和老師的講臺間距剛超過1米,最后一排同學的椅子頂到教室最后的墻壁。仔細一數,每個教室至少有8列10排座位,每排座位之間的間距不超過40厘米。為了節省空間,四年級到六年級的教室里,擺放的都是約50厘米長、30厘米寬的小木頭桌和約30厘米長、15厘米寬的四腿小板凳。
“坐在那上課,累!”楊宇新說,由于班級人數多,同學們之間坐得非常“親密”。前后桌的距離剛好一個板凳大,要想坐下,就得先將腿從板凳上面與桌子的空隙間穿過,才能坐下。由于凳子沒有靠背,后脊梁就得頂著后面的桌子。如果前面的同學一動彈,后面連排的桌子都跟著晃悠。課桌小,桌斗里根本放不下書包,書包只能放在旁邊的地上。要是有同學出去,書包就有被踢來踢去的危險。
楊宇新個子高,從小到大一直坐在班里的最后幾排。
2012年前后,班里同學人數迅速增加,幾乎每個月都有插班生,坐在后排的楊宇新,越來越聽不清老師講課的聲音。后來,他發現有的老師戴上耳麥,腰上別著一個擴音器,老師上課的聲音,終于又能聽清楚了。可是,并不是所有老師都愿意用擴音器,有些老師講課時,他只能豎著耳朵使勁聽。輪換座位坐在位子偏的那兩周,趕上光線不好時,黑板上的字就看不清,只能下課湊到黑板前抄筆記,或是找別的同學抄筆記。
楊宇新坦稱,老師對他的關注度很低,“老師關注的不是學習好的,就是學習差的,對其他人根本不關注。”他說,每堂課老師一般能提問20多個同學,“像我這樣學習中等的,課堂基本不被提問,考完試成績有浮動不說,判完作業也不說啥。一個學期,與老師交流不了一兩次。”從上一年級到現在整整6年,沒有一個老師問過他,最近學習怎么樣?有什么不會的?更談不上談心。“80多個人,老師哪管得過來呀?”楊宇新挺理解老師。
在楊宇新的課程表上,每周有兩次體育課,但是,很多時候上不了。
“已經連續兩個星期沒有上體育課了,今天才上了一次。一個學期能上課程表上安排課程的一半就不錯了。”楊宇新說,體育課主要是自由活動。“有的同學,為了回家能多玩一會兒,利用體育課的時間,趴在草地上寫作業,老師也不管。”在楊宇新看來,籃球筐、足球場、乒乓球臺子、實心球都成了擺設,“老師幾乎不拿出這些球來讓我們玩兒。即使老師拿出籃球來,也最多拿兩個,只夠十幾個人玩的。”
當三四個班一塊兒上體育課的時候,在塑膠跑道上自己跑步也是不被允許的,因為老師怕串班。這時的體育課,大多是讓學生集中在跑道中間的草地上,一個班級劃分一塊草地,在上面坐著說話聊天或是三五成群打打鬧鬧。
即便這樣,在楊宇新的眼里,“這是最好的課了,起碼是能出去活動活動的一個課。”
而平時的課間休息10分鐘,學校出于安全考慮,是不允許學生下樓活動的。
“班里的過道太窄,課間10分鐘出去一次非常麻煩。”楊宇新說,各組之間的過道最多只能容一個人側身通過,身材偏胖的同學,需要找距離寬的過道繞著走。所以,大部分同學只能待在座位上說說話、喝喝水,需要上廁所的,借機會到樓道里溜達一圈。“去樓道走走可以,但不能在樓道里玩兒,因為有可能被老師瞪一眼。”
記者發現,學校的廁所資源也非常緊張。在每個樓層有4個廁所,兩男兩女。以女廁所為例,一個廁所只有3個位置。每層樓有6個班級,以每班80人保守計算,共約500人。
一位四年級的小學生說,為了能上上廁所,同學們只能擠著上,要是擠不進去,廁所就上不成。如果幾節課連著比較緊,就干脆不喝水,免得出現尿急上不成廁所的窘境。還有很多同學反映,“廁所太臟,太臭,能憋就把尿憋到放學到家再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