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最新數據顯示,出口已經逐步回歸常態。
“未來幾個月,有利因素比不利的因素要多得多,外貿有望延續趨穩回升的勢頭。但是,要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任務仍然比較艱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昨日商務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對在場記者表示。
國務院各部門及外貿大省近期密集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表明,中央正力保政策落地,以實現總體“穩增長”目標。
最新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昨日在中國政府網上發布。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了解到,商務部對于合規審查的要求已經歷2~3年,終于落地。《通知》指派商務部負責各地區各部門涉及貿易類政策合規,審核政策制定是否符合WTO相關規定。
這表明,中國的整體貿易政策將更注重國際主流標準、更為開放。這一方面,使近期密集出臺的貿易政策有了總體思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一些政策爭議,如數年前“自主創新產品”政策曾引發在華外企爭議。
外貿政策密集出臺
國務院于5月中旬出臺了《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之后,各部門迎來了“穩外貿”政策的密集出臺期。
從《若干意見》的16條,到36條細則,目前還有海關出臺的20條、稅務總局出臺的15條、質檢總局的18條、央行出臺的11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出臺的四條等,僅僅中央級部門關于“穩外貿”措施就近120條。
此外,廣東省出臺了25條、江蘇24條、天津出了21條。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這些政策做了系統研究。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如果算上接下來擬將推出的政策,整體數量或達400~500條。
他認為,各部門各地方出臺的政策結合當地情況可以理解,但可能出現操作或政策解釋不一、各說各理的情況。
因此,由商務部從國際貿易規則角度來審核政策是否合規,是合理的方式。
沈丹陽也表示,19號文件(《若干意見》)非常重要,對下一步的外貿出口、進口、轉型升級、穩定發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商務部已經把落實意見作為重中之重。
商務部對全國1900多家重點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5月份出口信心指數已經達到108.9,連續3個月位于臨界線以上,預示下半年出口將會繼續好轉。
中國社科院、中國立信風險管理研究院的預測也都顯示,下半年外貿增速有望更大幅度回升。主要不利的因素是外需回穩基礎不太牢,我國傳統出口的優勢趨于弱化。進口方面,受內需疲弱影響,進口的信心相對較弱。
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趙忠秀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的大環境其實是有利于外貿增長的,比如人民幣數月以來的貶值,客觀上做了一個外貿企業的壓力測試;全球經濟也在復蘇。所以,保外貿的重點原因其實是保就業。
他援引數據說,今年新增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而去年同期數據則為629萬。數據增長較快,而新增就業崗位數量卻是有限的,這都是趨勢性的現象。
正在起草一份重要文件
按美元計,5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50.2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出口1954.7億美元,增長7%,較4月提高6.1個百分點;進口1595.5億美元,下降1.6%,較4月回落2.4個百分點。5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6億美元,同比下降6.7%。
5月的出口正在回歸正常水平,進口卻低于市場預期,同時利用外資實際額同比出現下降。
這說明,國內需求可能依然疲弱,外貿復蘇的路途也并不平穩。
昨日公布的數據表明,5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6億美元,同比下降6.7%。由于外資與項目落地有關聯,單月數據低迷并不能代表全年的走勢。
然而,雖然5月份利用外資實際同比有所下降,但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一直保持增長,而且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也在增長。
沈丹陽稱,近幾年來,中國利用外資中服務業比重一直在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領域會越來越廣、越來越多。因此,這是一個趨勢性的特征,應該不會出現什么大的逆轉。”
關于商務部推進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問題,沈丹陽表示,最近正在抓緊研究,進一步推進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發展的相關政策,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正在起草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
?
相關鏈接
美式標準引領下TPP不擴容 我國面臨外貿戰略抉擇
中國前4月外貿數據下滑未損根基 需警惕新發風險
中國海關總署推20條措施 力保外貿穩定增長
國16條出臺力促我國外貿突圍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