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訪臺,為兩岸關系破冰9年來的成果,作了一個水到渠成的總結,也為今后兩岸主管兩岸事務的官方部門之間的交流,確立了機制化模式。
昨日,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抵達臺灣。在四天三夜的訪問行程中,張志軍將走訪五縣市,與新北、高雄、臺中市長會談,并參訪臺灣中小企業及臺北、臺中、臺南基層。張志軍說,“從北京到臺灣的飛行用時不到3小時,但邁出這一步足足用了65年?!倍_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也表示,張志軍是第一位踏上臺灣土地的國臺辦主任,回訪具有重要意義。
張志軍訪臺,為兩岸高層交往刻錄了一個新的節點。2005年以來,兩岸黨對黨交流、地方高層交流、大陸海協會與臺灣?;鶗葘用娴慕涣魅找婎l繁并實現了機制化。據統計,自2009年至今,大陸僅省部級就有1500多個代表團赴臺訪問,而臺灣的政界精英不分藍綠陣營也多數踏訪大陸。但以現任大陸對臺事務主要負責人的官方身份訪臺,尚屬首次。就此而言,張志軍訪臺的意義,不亞于2005年海峽兩岸實現黨對黨會談和2008年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訪臺。
張志軍訪臺,為兩岸關系破冰9年來的成果,作了一個水到渠成的總結,也為今后兩岸主管兩岸事務的官方部門之間的交流,確立了機制化模式。就兩岸的經濟交流規模及民間交往頻率的現狀而言,這是需要建立起來的運行機制。在兩岸關系已從經濟和人文層面逐漸發展到包括政治層面的新階段,延續過去隔空喊話的辦法,顯然不夠。更有效的官方溝通,更直接的意見表達,才能與兩岸關系的現狀相匹配。
張志軍訪臺,還為兩岸關系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間。對于張志軍訪臺,臺灣藍綠陣營和主流輿論多持肯定態度。馬英九稱張志軍訪臺是“兩岸關系劃時代的發展”,綠營主要人物蔡英文、陳菊等也持開放立場。這在過去并不多見。這表明,對兩岸關系的發展視而不見或持僵化態度已越來越沒有空間,也表明兩岸關系的未來還有更大的空間以待開拓。
新的開拓,不會一帆風順,這也是兩岸關系演變的特征。此次張志軍訪臺,也同樣折射出了這一點。與主流民意相悖,臺聯和反服貿團體等一些臺灣政治團體號召杯葛張志軍到訪,甚至打算“如影隨形”。這源于歷史隔絕因素,也與臺灣政治生態現實有關。
面對兩岸發展的阻力,只能依靠日積月累形成涓滴效應,這也是兩岸破冰以來的歷史邏輯。此次張志軍訪臺,既會與藍方會談,也會與綠方接觸,既會與企業界交流,也會探訪臺灣基層民眾。不預設立場,不強碰敏感議題,更多地體察臺灣普通民眾的心聲。行程安排的構思,體現出了發展兩岸關系的新視野。
兩岸相互深入了解就是最大的成果,了解越透徹,兩岸關系的持續發展就越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