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原標題:父親反對學醫女兒以死相逼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生楊慶通過微博勸回女孩這段經歷被發到網上后引發該不該學醫的熱議
該不該學醫您怎么看
學醫or不學醫,您怎么看?歡迎撥打成都商報熱線電話028-86613333-1,或私信@成都商報官方微博,分享您的觀點。
?。ò职郑┮恢痹谡f女孩子要以家庭為主,將來要幸福就需要大量時間來照顧家庭,而醫生做不到這一點。他又講了很多比方說,你老公邀你參加他的同學聚會,你有手術怎么辦,一次兩次可以,一直這樣下去怎么辦?婚姻破裂怎么辦?……
這幾天我們一直吵架,昨天我爸爸從早晨九點教育我到下午四點,我特別絕望……我想明天再去醫院問問,我真的是不想活了。
我現在選擇以后自己承受我十幾年的夢想了,憑啥就被他否了。
你是個小女孩,有夢想,有追求,這是對的。但同時,你爸爸的話也不無道理。他是愛你的,因為愛,他于是才霸道。每一個人的認知都有缺陷,你要諒解他。但有一點我要說,如果你已經超過18歲,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主,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父母負責。另外,你上面提到的那些傻事是很傻的,決不能再有半點這樣的想法。再大的困難,有我們幫你,一定會解決。
我爸媽同意啦。謝謝你啊楊老師,在我最迷茫的時候開導我,讓我能堅持理想不退縮。
是的,學醫是艱苦的,你決定了,就不能后悔。
楊慶與向原的微博私信對話節選
6月13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醫師楊慶收到一條微博私信。一位高三女生向原(化名)向他求助,稱自己一心想學臨床醫學,但父親堅決反對,雙方起了沖突,為此,她曾有了輕生念頭。
幾日來,楊慶通過私信、電話對其進行了勸導。6月18日,女孩終于告知,父母同意她學醫了。在征得女孩同意后,楊慶將私信內容截圖發出,很快,不少醫療界大V、醫生護士、醫學院學生等都針對該問題各抒己見。
昨晚,考了600分的向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當醫生是她初中以來的夢想,臨到高考結束填報志愿時,父親卻以醫生職業“苦、累,收入低,風險大”為由堅決反對,她曾一度以死相逼,最終父親才讓步。
當醫生是多年的夢想?爸爸卻說學醫就不認她
“6月13號的傍晚,我不得不聯系一個給我發私信的女孩……我幫助了她,但我也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害了她。這是一個當醫生難,想當醫生也難的世界?!?7日,@華西醫院心內科楊慶發出一則微博,公布了他與一個女孩的私信對話。
楊慶微博中提到的這個女孩就是向原。
昨晚9時許,成都商報記者電話聯系到了向原。向原今年18歲,家住西部某省。從初中開始,向原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醫生。向原的成績很好,上的是省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為了自己的夢想,她拼命地參加生物聯賽,還得了國家和省上的獎項。但高考中,她發揮失利,自己估算分數在610左右。
原本就有些失落的向原,遇到一件更麻煩的事情:當她和家里商量報考專業時,父母反對她報考醫學專業,“特別是父親,堅決地反對。”6月10日,父女倆為專業的事大吵了一架?!皥詻Q不準報醫學,不然就不給學費,不認你這個女兒,打斷你的腿……”父親說過的這些話,讓向原痛苦不已。
向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父親是一名中學老師,他希望向原讀師范,或者語言、金融。父親還列舉出了一堆不允許她學醫的理由:比如說,醫生忙碌又辛苦,會影響將來家庭的幸福指數;其次是學成太慢,學醫10年,出來還可能是一個小跟班,而如果師范大學4年畢業,就可以任教了,提前實現自我價值;還有是風險大,醫生目前所處的社會地位低,稍不注意就會挨打……
到醫院買安眠藥被識破 醫生竟也勸:不要學醫科
6月12日,父親又開始“教育”向原,從上午說到下午,說了很多絕情的話,連午飯都沒顧得上吃。向原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她覺得,跟父親已經完全無法溝通了,“我特別絕望,考得不好,有負爸媽的期望,也無力面對接下來的報志愿,我真心不想面對這一切了……”
當天下午,她去醫院里看神經內科,說失眠想要點安定片,沒想到卻被醫生看穿,拒絕給她開藥。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當她向那位醫生傾訴自己的遭遇后,那位醫生也反而勸她,“你父親做得對,如果我有女兒,我也不讓她當醫生;如果重來一次,我不會選擇學醫,會考慮其他的專業?!?/p>
藥沒買成,她決定第二天到別的醫院試試?!澳鞘俏沂畮啄甑膲粝?當時真的有點不想活了?!?/p>
迷茫時,向原想起了微博上自己的偶像楊慶,醫術好,性格也幽默,于是,6月13日,向原通過微博私信,將自己的故事講給了楊慶。
沒想到,楊慶不僅回私信開導她,還打來了電話。她到離家不遠的河邊,兩人通話40多分鐘,楊慶給她講醫生的利弊、學醫的艱苦,讓她考慮清楚,想好自己能否面對挑戰,再做決定,如果還是決定讀醫,就堅持到底……
終于,向原放下了輕生的念頭。
父親松口學醫吧,只要將來不怨我們
向原說,為了表示決心,她三天沒吃家人做的飯,閉門不出。6月18日,看女兒態度堅決,父親終于松口了,說她愛啥就上,只要將來不怨他們就行。向原向楊慶表示了感謝,她說,通過跟楊慶的交流,知道了當醫生不只是靠一腔熱情,還要有足夠的毅力。
6月20日,成績出來,向原考了600分,略低于之前估算的分數,但仍舊超出一本線80多分。雖無緣于最想報考的北大醫學院、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向原填報了本地一所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掛斷電話前,向原說,回首這8天,還好自己自己沒有放棄,自己已經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實現醫生夢想。
“造成醫生這一職業目前的尷尬局面,不能怪社會認知的錯位,而在于醫療體制的畸形。”對于父親反對女兒報考醫學專業引出的爭議,楊慶如此表示。
“你會讓你的孩子做醫生嗎?”面對成都商報記者的這個問題,楊慶沒有正面回答,但他表示:“我兒子現在9歲,等到他讀書出來工作,差不多也近20年了,我相信,那時候的醫生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會像現在這么尷尬。”
該不該學醫引發大討論有醫生也說別學了
醫界大V說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學醫”
@成都下水道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任黎明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學醫”
“高考發揮失常適合學醫,足見學醫門檻的降低,我相信輪回,現在是學醫抄底的好時機;心懷善意,決不至于家徒四壁,現在選擇學醫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成都下水道”稱,自己當年選擇學醫時,醫生還是個熱門行業,所以家長沒有反對。不過他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學醫。
他覺得,主要是兩個問題,導致現在學醫的人越來越少了。首先是就業形勢不樂觀,大城市三甲醫院的招聘門檻高,新入門醫護人員的收入低。而且,跟其他職業相比,醫生的培訓周期長,一般來說,醫生在32歲左右才能獨當一面。另一個原因,是醫療界大環境不好,醫患關系緊張,這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學醫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想學醫,我十分支持”
@罩得住他爸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趙宇
“如果孩子想學醫,我十分支持”
“學醫的孩子應該有顆堅強的心,不然今后的工作將吃不消”,趙宇轉發了楊慶的微博,并評論道。趙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自己出生在醫生之家,當初學醫沒有受到家庭的阻力。他認為,從家長角度來說,女孩的父母阻止她學醫自有其道理,與普通行業相比,醫生工作忙碌,且近年醫患關系緊張,導致醫生工作環境不好,因而父母的建議是為子女著想。
但趙宇認為,孩子的愿望也應該得到尊重,“如果她是發自內心地想學醫,興趣會是最好的老師,十幾二十年之后,也許她會是一個好醫生。”此外,趙宇認為,從職業發展上來說,醫生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中國醫生的境遇一定會得到改善。”他稱,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學醫的想法,他會十分支持。
@醫生哥波子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
“女兒學了一年醫改專業了!”
廖新波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學醫不學醫,對于學子和家長們,是一個嚴峻和痛苦的抉擇。3年前他曾說“要有尊嚴別學醫”,有人以“體制內的人不說體制外的話”提醒他,也有醫學院校校長們埋怨他不該在高考時說這句話,影響了招生。
廖新波稱,對于當今醫療環境面臨的窘境,全社會都有責任去糾正它,“如果醫生用如此委屈的心態去阻礙兒女學醫,不僅僅反映醫界的悲哀,也是中國人的悲哀;如果醫生以一種行醫者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提醒報醫者學醫的責任,這是一種慶幸,因為一旦進入這個行業就得有與其他行業不同的境界?!?/p>
廖新波透露,他女兒原來考取的是醫學方面專業,但學了一年后改專業了?!八X得學醫辛苦、學醫責任大。我沒有阻止她學醫,也沒有阻止她棄醫?!?/p>
網友說
【反對方】
心內科牛醫生:我的子女我肯定不讓她學醫,因為她親身體驗到了她父母的忙碌和勞累,家長會都是奶奶、姥姥甚至是她老舅去參加的,這么多年我一次都沒參加過……
神內碧云天:醫生這個職業表面光鮮,其中酸苦自知,不能照顧家庭,超時工作,工作中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醫患關系緊張,社會不認同,被轉嫁社會危機是最痛苦的。高考時覺得學醫不錯,現在覺得大學老師是個好選擇。
【支持方】
deadoralive:個人認為僅僅從職業前景來說醫生還是不錯的,受人尊重,工作穩定,成就感強,而且越老越值錢,比別的單位更單純一些。如果我的女兒愿意學醫我堅決支持她。
聰明雞的圍脖:家長受到社會輿論影響對醫學有偏見了。其實即使在現在的醫患關系形勢下,大多數患者是通情達理的。不管現在社會對醫生的認同度如何,這個職業仍然是高尚的?,F代哪個行業是不需要付出就有收獲的?
【茫然方】
凡凡-FANf:當年我選醫,我爸媽反對,告訴我說學醫辛苦,要我做好準備。時至今日,真不知道當時是對是錯。不過,既然選擇了,后悔也無用,學醫的經歷總是好的。
一帆問海:我當初也是一心想學醫,但是到后來我越來越迷茫,因為在中國做醫生有時候得違背救人的初衷,這讓我很難受,非常難受。
熱議背后醫學專業從熱到冷
曾經,醫生這個職業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在大多數人看來,人吃五谷,保不住哪天生病,而擁有治病救人專長的醫生自然是旱澇保收。但近年來,醫學專業卻遇冷,多個省份臨床醫學類專業錄取分數線一路下滑,教育部于3月下旬公布的研究生考試復試國家分數線顯示,醫學類分數線連續3年保持每年5分降幅。這不禁讓人發問:醫學專業還能吸引優秀的年青一代加入并堅持前行嗎?
有多冷分數線下滑有大學免學費招生
受國家衛生計生委委托,首都醫科大學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啟動了一項課題研究,摸清全國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招生質量的現狀以及過去10年中的變化。在前期資料收集中,有兩組數據給該課題主要負責人、首醫教務長付麗留下深刻印象:“高考狀元選擇學醫的少,醫生多不愿子女學醫?!?/p>
據了解,現在全國的綜合大學中,醫學院學生中第一志愿率平均不到50%,特別是本科專業招生面臨嚴峻挑戰,部分醫學院校招生“斷檔”甚至成為常態。比如,2006年復旦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在上海的平均錄取分數比復旦大學全校平均分數高4分,而到了2010年,臨床醫學在滬平均錄取分數卻比全校平均分低了6分。
復旦尚且如此,一般的醫學院校招生則更困難。廈門大學2012年更是宣布醫學生全面免費,目的即是為了吸引優秀生源報考。
為何冷壓力大風險大收入較低
“優秀的學生不愿意學醫了!”這一現象讓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預防兒童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馮希平教授很憂心。
馮希平教授認為,學生不愿選報醫學專業的因素來自多個方面。第一,醫學生的培養周期比其他專業長,投入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更高,一般要經過10年的學習,才能成為一名獨立的醫生。
第二,醫學生的學習和工作壓力相對較大。醫學生每學期都會遇到厚如磚塊的專業書,更不要說成為醫生后,面對病人的病情,不能有絲毫疏忽。
第三,行醫環境較差、病人與社會對醫生不理解。一些病人對年輕醫生動不動就發火,甚至有時醫生會遭遇帶著錄音筆來看病、準備隨時為自己“維權”的病人。
第四,醫生收入較低。醫學生研究生畢業后成為住院醫師,每個月收入為3000元左右。這個收入絕對值并不算低,但在很多醫學生及家長看來,多年的付出與回報有點不成比例。綜合健康報中國青年報等
?
相關鏈接
研究生學醫8年 棄萬元月薪回襄賣漢服(圖)
胡萬林案死者網上拜師學醫 自認修煉出預測能力
復旦投毒案疑犯:有時候挺痛恨學醫 近期在看《我是歌手》
復旦遭投毒研究生去世 立志學醫救人曾赴西藏支教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