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7日,默克爾在訪華時參觀兵馬俑。
中德并非戰略上的對手,相反,兩國經濟有互補性,戰略上也有匹配之處。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于7月6日至8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洪磊表示,此訪是默克爾女士作為德國總理第7次訪華。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和張德江委員長等中國領導人將同她會見會談,就雙邊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相信此訪將進一步增進中德政治互信,深化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將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提高到新水平。據新華社電
■ 對話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談默克爾訪華議題
中德將商討電動汽車合作
據記者了解,默克爾此次訪問將從成都開始,她還計劃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顧俊禮認為,默克爾此訪是中德總理機制性會晤的一部分,經濟合作仍將是主要議題,其中能源、電動汽車、環保、高科技等領域將是重點。在默克爾訪華前,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
訪蓉呼應中國發展戰略
新京報:在此前的六次訪華之行中,除北京外,默克爾還訪問過上海、天津、廣州、西安、南京等城市。這一次為何會選擇訪問成都?
柯慕賢:選擇成都是和中國發展西部戰略相呼應。中國經濟發展戰略重點正在從東部轉向西部。我認為,西部經濟最有活力的就是四川省,尤其是成都。在成都我們已經有很多德國企業,比如大眾和西門子,但同東部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西部的德國企業數量仍然較少。所以默克爾總理到訪成都,正是德國企業拓展中國西部市場的一個信號。
新京報:是你向默克爾推薦了成都嗎?你5月份也訪問了成都,印象如何?
柯慕賢:選擇成都是總理自己的選擇,當然我們也推薦了成都。在我看來,成都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也有很悠久的歷史。尤其是成都美食,我特別喜歡。我喜歡吃辣,不過有些食物太辣了,但真的很好吃。
將商討“創新伙伴關系”
新京報:兩國領導人預計將談論什么議題?
柯慕賢:創新伙伴關系將會是重要議題。在今年3月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兩國決定要發展互利的創新伙伴關系。關于創新伙伴關系的具體范疇,會在今年秋季舉行的中德政府磋商中予以細化。然而,此次訪問中,默克爾總理將與李克強總理分享她對創新伙伴關系的看法。這將會為秋季的正式定義奠定重要基礎。可以說,此刻雙方對“創新”有一致的理解,但是也存在差異。對于德國而言,創新不僅意味著科技創新或技術交流,同樣關涉到職業教育體系,關涉到保障創新的社會福利體系,構成創新基礎的教育體系等。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帶來創新。此刻,我們仍處于為創新伙伴關系尋求共同理解、共同方式的階段。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新京報:這次訪問的重點議題還有哪些?
柯慕賢: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保。我們關注到環境議題已成為了中國國民關注的首要議題。德國在這方面有相同經歷,德國魯爾區曾污染嚴重,但現在環境已大為改善,而且仍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我們看到中國也有相似的狀況,同為工業大國,我們找到的解決之道或許會適合中國,至少我們有相似的經歷。
對于中德而言,打造“綠色經濟”、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是雙方共同的目標。在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的指導下,雙方已經確定了數個彼此經驗和需求相契合的領域:節能、能效、城鎮化、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等。這些領域也將整合到2015“中德創新合作年”之中。
在默克爾總理此次訪問中,電動汽車方面的合作也將是一個重點。數家德國企業都將派出代表隨行,其中包括西門子和大眾這樣在能效和可持續能源發展領域的大型企業。廢物回收領域也有一家企業隨團訪問。
在國際熱點方面,烏克蘭危機會是其中一項議題。中德有很多共同利益,并不局限于經貿領域。兩國都追求在全球政治中發揮更為主動的作用。環視當下的國際熱點,如烏克蘭危機,兩國都已多次呼吁和平解決危機。中德并非戰略上的對手,相反,兩國經濟有互補性,戰略上也有匹配之處。
可能簽署10項左右協議
新京報:此次訪問,雙方將簽署多少項協議?
柯慕賢:大約會簽署10項左右的協議,不過我們還在準備,可能會有變化;我想強調的是,很多協議非常重要,不能僅僅以數字來衡量。
新京報:中德有沒有在反恐領域展開合作?
柯慕賢:反恐議題為雙方所關注。在這方面,中德之間已有合作,但目前主要在信息交換層面。
?
相關鏈接:
默克爾奧朗德等歐盟領導人參加一戰百年紀念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