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從“自殺證清白”看官員“談網色變”從“自殺證清白”看官員“談網色變”
來源: 紅網 作者:董悅何 時間:2014-07-03 09:19
6月16日,父親節后一天,55歲的興化市大垛鎮從六村黨總支書記周世宏自殺身亡,他把地點選擇在一面墻上掛滿獎狀和獎牌的村辦公室。妻子蔡樹云從家里的廚房里發現了丈夫留下的7份遺書。遺書中,周世宏稱,是網絡上的誹謗造謠中傷讓他“無法面對現實”。(6月27日新華網)
對于網絡,最恨之不及的官員,恐怕少不了陜西省原安監局局長。2012年8月26日,楊達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現場,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網,引發網友質疑。很快,一番人肉搜索下,楊達才成了“表哥”,繼而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落馬入獄。
這是一起成功的網絡反腐案件,從最初起源來看,僅因一個微笑,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類似的還有原南京江寧房產局局長“天價煙”事件等等。在網絡的巨大影響力之下,少有人出了丑還能“扛過去”,往往到最后只剩下一個個“血的教訓”,催生著其他官員對網絡的恐懼。在此方面來講,個別官員“談網色變”一點不為過。
同樣沒有“扛過去”的,還有興化市大垛鎮的村書記周某,不過,他卻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不知是不明真相群眾的誤解有多深,還是自我申訴有多難,還是不知網絡威力有多大,到最后只留下了一份冤屈,卻帶走了一個生命。
周某以最古老也最悲劇的方式,結束了人們對他的質疑,然而其留給我們的思考才剛剛開始。作為時代發展產物,網絡的雙刃劍屬性毋庸置疑,它在給我們帶來巨大方便的同時,也讓一些不當消息得以輕易而舉傳播下去。從常見的各類網絡詐騙,到如今的網絡惡意誹謗,如何看待這把雙刃劍,考驗著普通公眾,也考驗著人民公仆們。
誠然,“談網色變”并不一定是壞事。網絡的反腐功能的確強大,能對人民公仆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是群眾參與反腐的新興戰線,這些都必將刺激到個別心懷不軌官員,增加其違規違紀的心理成本及敗露概率。然而,在這個看不見的戰線上,除了應有對規章法紀的敬畏,更要有對歪風邪氣的凜然。在面對不當信息時,如果還以“色變”來應對,唯恐避之不及,不僅會被群眾所唾棄,還會被時代所拋棄,這顯然不是新時期下公仆們應有的表現。
透過“自殺證清白”,也能窺見政府部門公關能力幾何。隨著中央反腐決心的加大,相信還會有官員“丑事”曝光。面對這些負面消息,政府部門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確保既警示其他人民公仆,又保護政府形象不受沖擊,才是真正需要回答的命題。
文/董悅何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