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展開任內第七次訪華之旅。在雙方領導人的悉心培育、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全力推動下,中德關系正進入政治高度互信、利益深度關聯的成熟期。
繼續通過密切的高層互動來提升政治互信、保持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的健康發展,是默克爾總理此訪的首要目的。
自2009年歐洲遭受債務危機打擊以來,中德全方位合作水平的迅速提升成為中歐乃至中國與發達國家關系中的一大亮點。從2010年至今5年間,中德兩國領導人互訪及在各國際場合舉行13次會談,達到年均2次以上的高頻率,這不僅在歐洲國家中一馬當先,在中國與所有西方國家的高層互動中也高居首位。高頻率的互動使得中德間的政治互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兩國政府換屆,此訪是默克爾第三次連任德國總理后首次訪華,將有助于雙方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協調彼此政策,并共同推動中德第三輪政府間磋商于今年內如期舉行。
相互支持、共度時艱、共謀發展仍然是默克爾此訪的重要目的。
盡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歐洲經濟開始止跌企穩,但復蘇基礎依然脆弱,社會存在不滿情緒,并在最近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得到充分體現。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今年一季度GDP增長率仍徘徊在1%以下,在保持經濟增長、開拓外部市場以及吸引外資等方面承受著巨大壓力。與此同時,中國在深化改革的同時要實現穩增長的目標,也面臨著外部信心下降、國際市場不穩、外部投資波動的嚴峻挑戰。雙方不僅要共同反對各種貿易保護主義以促進世界經濟復蘇,還需著力推進此前達成的重要合作領域、重點合作項目,更好地服務于各自的宏觀經濟目標。根據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中德已經在創新、金融、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等領域建立起合作框架,需要進一步落實細化并通過具體項目的實施來加以充實和體現。因此默克爾訪華期間,中德雙方將在上述領域推出一批具體合作項目。
中德合作得以全面、穩健推進的基礎,除了兩國之間的高度政治互信以及經貿結構的互補性以外,還在于雙方充分了解彼此發展戰略和方向并進行政策協調,積極從相互合作中獲益。
在2012年2月的第5次訪華期間,默克爾關注當時我國沿海地區對德貿易下降的情況,特意到訪廣東,為德方企業打氣。此次特意選擇西部重鎮成都作為首訪地,也體現了德國政府對中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加大西部開發和建設的清晰認識,希望借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并調整區域發展方向的機遇,繼續為德國經濟獲取穩定和強勁的外部支撐。(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部主任)
?
相關鏈接:
默克爾抵蓉開啟第7次訪華 或掌勺炒宮保雞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