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陜西省西安市被曝幼兒園給幼兒服用“病毒靈”后,吉林省吉林市以及湖北省宜昌市先后出現幼兒“被服藥”狀況。近年,在幼兒園中屢屢發生的虐待兒童事件等也曾引發公眾廣泛關注。本是讓兒童接受教育,以便更好地成長的幼兒園,為何淪為“藥兒園”?
“被服藥”為何多地發生?
3月18日,子女就讀于湖北宜昌夷陵區馨港幼兒園的部分家長,仍在等著向幼兒園“討個說法”。
在此之前,由于西安市、吉林市先后被曝出幼兒園違規給幼兒集體服用處方藥“病毒靈”事件,引起了家長們的擔憂。在對孩子進行詢問后,不少家長得知,馨港幼兒園也曾組織幼兒“服藥”。但園方辯稱,讓孩子們服用的是維生素C和板藍根沖劑,并非處方藥。
千里之外的吉林,公安部門已初步調查認定吉林市高新區芳林幼兒園涉嫌給幼兒服用“病毒靈”,并已對吉林市芳林幼兒園董事長助理王麗娜,高新區分園園長張新宇、園長助理郭月輝以涉嫌非法行醫罪予以刑事拘留。同時,對昌邑區內芳林幼兒園及其他三所分園涉嫌擅用“病毒靈”正在進一步取證核實。
在西安,服用“病毒靈”的事實已經得到確認。對于大眾關心的為何要給幼兒“服藥”的原因,涉事幼兒園負責人交代,因了解到“病毒靈”可以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為提高出勤率,因此給部分班級的幼兒服用,此做法未事先征求幼兒家長意見。
記者了解到,出勤率的高低,往往與幼兒園及園內幼師的收入有著直接聯系。如果幼兒園每月出勤率較高,老師就會得到獎勵,而孩子不缺勤,幼兒園也能多掙些錢。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幼兒缺勤的話,一些民辦私立幼兒園要按照天數向家長退錢,其中包括餐費。利益驅動之下,部分幼兒園開始以“提高抵抗力”名義,為幼兒喂食藥物。
監管的乏力,也讓“被服藥”行為更加肆無忌憚。以西安涉事幼兒園為例,2008年11月到2013年10月,幼兒園冒用其他醫療機構名義,從4家醫藥批發零售企業先后分10次購進“病毒靈”54600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認為,從園方購藥、保存直到最后的服用無人監管,直至幼兒園不合格保健醫生隨意給孩子開處方藥服喂,一系列漏洞百出的環節,凸顯了相關部門對幼兒園衛生保健領域的監管短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