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蓋起來校長倒下去”的反腐案例再一次引發各界關注。云南民族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甄朝黨受賄案日前在昆明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其利用職務便利插手工程招標等方式收受賄賂共計740多萬元。
甄朝黨有領導干部和教授的雙重身份。身為校長目無法紀,多次收受賄賂,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身為教授,他竟然讓學生代為保管巨額受賄款,師德蕩然無存。這起案件暴露出某些高校內部對“一把手”的監督機制漏洞重重,再次給高校廉政工作敲響了警鐘。
從近期高校發生的多起貪腐案件分析,當前一些高校內部的權力監督機制失衡,民主決策流于形式,工作流程不規范等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高度警惕。尤其是高校的基建、招生等領域,已經成了貪污腐化“重災區”。例如,一些高校領導干部在招生中尋租謀利,提前錄取成了“提錢錄取”;而高校近些年擴大校區,也給甄朝黨這樣的碩鼠提供了利用權力插手工程招標中飽私囊的機會。
與過去不同,現在很多大學的領導掌握的財權、招生權等權力很大,如果不嚴格建章立制,規范權力的使用,完善對權力的監督,校長、招生處長等關鍵崗位的“一支筆”難免會滋生腐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高校教育工作是以做人來育人的工程,師生關系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道德素養與行為立場更是學生的標桿。一些高校的校長和干部大肆受賄,不亞于這些高校教育環境地基“崩塌”,其嚴重危害不言自明。只有盡快加強對高校重大決策的監督審查,消除高校廉政工作的“盲區”,把高?;ā⒄猩冗^程中的權力徹底關進制度的籠子,“校舍蓋起來校長倒下去”的案例才能不再頻頻出現。
?
?
?
?